繪畫·黃公望
元代畫家。本姓陸,名堅,平江常熟(今屬江蘇)人;出繼永嘉(今屬浙江)黃氏為義子,其父九十,始得之,有“黃公望子久矣”之語,因名公望,字子久,號一峰、大癡道人,晚號井西老人。早年曾任浙西憲吏,后入大都(今北京),在監察御史院當書吏,因貪官張閭失勢而受株連,被誣下獄;出獄后隱居不仕,皈依新道教全真派。寄情山水,浪跡杭州、松江、虞山等地,以賣卜為生。幼有神童之稱,雅好書畫、音律和散曲,尤以山水冠稱一絕。宗法董源、巨然,受過趙孟頫教導,取眾長,晚年大變其法,卓然成家,五十歲始致力于山水畫創作,飽飲煙霞云霉,常“袖攜紙筆,凡遇景物,輟即模寫”。“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篠中坐”。作品大都表現江南秀麗的山川景色。筆墨喜用書法中草籀之法,筆意簡遠逸邁,有兩種面貌,一作淺絳色(此實創自公望),山頭多巖石,筆勢雄偉;一作水墨,皴擦較少,蒼勁高曠,氣勢雄秀,有“峰巒渾厚、草木華滋”之評。講究以書入畫,著重骨法用筆,筆中見墨,不多作渲染。追求氣清質實、平淡天真的藝術境界。與吳鎮、倪瓚、王蒙合稱“元四家”,被推為“元四家之首”。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,尤受明末董其昌極力推崇,以致在清初出現“家家子久、戶戶大癡”的局面。早期畫跡,存世極稀,有《谿山暖翠圖》(絹本),構圖繁復豐滿,格調溫潤柔和,與晚年所作大異其趣。主要傳世作品有《富春山居圖》,紙本,水墨,是其水墨山水畫中的杰作。明代鄒之麟題跋中,將此圖與王羲之《蘭亭序》相媲美。《丹崖玉樹圖》與《天池石壁圖》均絹本,設色,是其自創的淺絳山水代表作。《九峰雪霽圖》,絹本,水墨,是其雪景山水的典型之作。曾總結前人和自己山水畫創作經驗,撰著畫論《寫山水訣》一書,載于明代陶宗儀《輟耕錄》。全書二十二則,對山水樹石的筆墨、設色、布局、結構、意趣等都有精辟論述,此書被認為是南宋山水畫理論的真傳,對明清山水畫創作和理論有深遠影響。
上一篇:繪畫·鸛魚石斧圖
下一篇:歷代先哲、學術流派·黃宗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