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代先哲、學術流派·道家
崇奉老子、莊子學說的重要學派。又稱“道德家”?!稘h書·藝文志》云:“道家者流,蓋出于史官,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,然后知秉要執本,清虛以自守,卑弱以自持,此君人南面之術也。”創始人為老子。其學說的主要內容是:“道”(或“一”)是萬事萬物的本源,“道”是虛無的。在政治上主張“無為而治”。在認識論上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,二者相互依存,相互轉化,即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”。在倫理上,主張“絕仁去義”,“絕圣去智”,認為仁義禮智是禍亂之首,與儒家思想針鋒相對。老子之后,又出現了許多獨具特色的道家學派,如:環淵學派、宋尹學派、楊朱學派、彭蒙田駢慎到學派、莊周學派。其中莊子較全面地發展了老子的思想,對后世影響最大。戰國時,道與名、法思想結合,形成黃老之學。西漢“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”后,道學衰微。東漢王充以“道法自然”來反對讖諱神學,道學再興。道家思想流入民間,在黃巾起義時有所影響,太平道、五斗米道尊老子為教主,變道學為道教。魏晉時期,何晏、王弼以道家思想解釋儒學,形成了合二為一的玄學。東晉以后,又以老莊思想解釋新傳入的佛教,釋、道合而為一。宋明理學時排斥佛、老,力倡儒學,也多少吸收了道學的合理因素。呂思勉認為:“道家之學,實為諸家之綱領。諸家皆專明一節之用,道家則總攬其全。諸家皆其用,而道家則其體。”(見《先秦學術概論》)把道家推到一個相當高的位置。
道家思想在我國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在思想界和文藝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。就此而言,我國的古代哲學與古希臘哲學相比是毫不遜色的。道家的主要代表作有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、《列子》、《管子》、《慎子》等。
上一篇:古代典籍·辭源
下一篇:杰出人物·鄧廷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