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蹈·太平鼓
漢族傳統民間舞。《太平鼓》在清代流傳較廣,常在節日起舞。清人何耳作《燕臺竹枝詞》,描寫《太平鼓》舞:“鐵環震響鼓蓬蓬,跳舞成群歲漸終。”這是除夕舞《太平鼓》。清人陸又嘉《燕九竹枝詞》:“偏是醉歸人似蟻,太平鼓鬧蹴球場。”農歷新年期間,從除夕至正月歡舞《太平鼓》的人群常常深夜不散。明代末《太平鼓》的風俗漸盛,孩子們從早到晚,從晚到曉,歡擊不止。《太平鼓》不僅在我國漢族民間作為節日娛樂,而且在宗教迷信活動中也跳《太平鼓》。遼寧省《岫巖縣志》所載:“漢人祭祀”和“漢軍祭祀”中都有舞《太平鼓》邀神送神之俗。人們設祭擊《太平鼓》,歌唱舞蹈,娛神裝神,為的是祈求神和祖先保佑自己生活幸福太平。東北地區還流行過年時打《太平鼓》取樂。娛樂性的《太平鼓》和迷信活動的《太平鼓》,鼓形與舞法都差不多。但《太平鼓》動作比較簡單,巫人打的《太平鼓》技巧性比較強,有掬腿擊、旋轉擊、吸腿跳后跪地擊、“烏龍搗柱”擊等高難度動作,并系腰鈴,隨鼓擺響。保存在宗教舞蹈中這些高難度動作,具有悠久的歷史,是我國傳統舞蹈中珍貴的遺產。
上一篇:醫學·太平圣惠方
下一篇:音樂戲曲·姜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