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游記
明代白話長篇神魔小說。二十卷一百回。又名《西游記傳》、《西游證道書》、《西游真詮》、《西游原旨》、《通易西游正旨》。題“華陽洞天主人校,金陵世德堂梓行”。清吳玉搢《山陽志遺》、阮葵生《茶余客話》等據《天啟淮安府志》吳承恩名下有《西游記》,以為吳承恩所撰。此說為胡適、魯迅等認定,成通行說法,然也有人對此持疑議。吳承恩(約1500—1582),字汝忠,號射陽山人,先世漣水(今屬江蘇)人,后徙居山陽(今江蘇淮安)。成書于明隆慶初年。
明萬歷二十年(1592)金陵世德堂刊本《西游記》正文書影
明萬歷三十一年(1603)書林楊閩齋刊本《西游記》扉頁書影
明崇禎李卓吾評本《西游記》正文書影
清初原刊本《西游記》目錄書影
現存主要版本有明萬歷二十年(1592)金陵世德堂刊本,藏國家圖書館;明萬歷三十一年(1603)書林楊閩齋刊本,藏日本內閣文庫;明崇禎李卓吾評本,藏中國歷史博物館、日本內閣文庫;清初原刊《西游證道書》本,藏日本內閣文庫;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)芥子園刊《西游真詮》本,藏國家圖書館、上海辭書出版社;清乾隆書業公記藏板《新說西游記》本,藏國家圖書館;清乾隆十四年(1749)其有堂刊《新說西游記》本,藏北京大學圖書館;清文盛堂刊《西游證道書》本,藏浙江省圖書館;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)刊《西游真詮》本,藏上海古籍出版社;清嘉慶十三年(1808)棲云山藏板《西游原旨》本,藏甘肅省圖書館;清嘉慶二十四年(1819)護國庵刊《西游原旨》本,藏上海辭書出版社;清道光十九年(1839)德馨堂刊《通易西游正旨》本,藏北京大學圖書館;清光緒十年(1884)校經山房刊《西游真詮》本,藏大連圖書館;清光緒上海味潛齋石印《新說西游記》本。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“明清善本小說叢刊”、上海古籍出版社“古本小說集成”影印金陵世德堂刊本、書林楊閩齋刊本、清初原刊本、其有堂刊本、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)刊本及護國庵刊本等,1985年中國書店影印上海味潛齋石印本,1989年岳麓書社“古典名著普及文庫”排印本,199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“中國古典文學名著”排印本,中華書局“古本小說叢刊”影印書林楊閩齋刊本,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,1991年齊魯書社“明代四大小說”、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李卓吾評本,1993年中華書局排印清初原刊本。
東勝神洲海外傲來國花果山頂有一仙石,受天真地秀、日月精華,而內育仙胞。一日仙石迸裂,產一石卵,見風而化作一石猴,因勇探瀑布飛泉,發現水簾洞,被眾猴奉為“美猴王”。猴王領群猴在山中自由自在數百載,偶聞仙、佛、神圣三者可躲過輪回,與天地山川齊壽,遂獨自乘筏泛海,歷南贍部洲,至西牛賀洲,終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,為須菩提祖師收留,賜其法名孫悟空。
悟空在三星洞悟徹菩提妙理,學到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云之術后返回花果山,一舉剿滅妖魔混世魔王,花果山狼、蟲、虎、豹等七十二洞妖王都來奉其為尊。悟空闖東海龍宮,強索得重一萬三千斤、大小隨意的定海神珍鐵——如意金箍棒為武器。又與牛魔王等結為兄弟,日逐講文論武,弦歌歡舞。一日被陰司按簿勾去,遂大鬧幽冥,于生死簿上勾去所有猴屬之名。龍王和冥王上表玉皇大帝,太白金星奏請至花果山招安。
明萬歷二十年(1592)金陵世德堂刊本《西游記》插圖書影
悟空隨金星上天,被封弼馬溫,后知官小,反下天宮,自稱“齊天大圣”。玉帝派托塔天王等領天兵擒拿,為其所敗。太白金星復至花果山招安悟空上天,封齊天大圣。代管蟠桃園時偷吃王母蟠桃,因怪王母未請其赴蟠桃會,遂鬧亂會場,又乘醉闖入三十三天太上老君兜率宮,偷吃仙丹后逃回。玉帝派十力天兵至花果山擒妖,為悟空所敗。觀音薦灌口二郎神參戰,悟空與其賭變化神通,不料為老君自天上擲下金鋼琢打中,被擒。悟空被綁斬妖臺,刀砍槍刺、雷打電擊,終不能損,又被推入老君八卦爐中鍛煉。七七四十九天后,悟空推翻八卦爐,舞金箍棒,鬧亂天宮。諸天將不能敵,玉帝只得請來西天佛祖。如來法力無邊,悟空無法跳出其手心,被壓于五行山下,饑餐鐵丸、渴飲銅汁度日。
五百年后,如來因“南贍部洲者,貪淫樂禍,多殺多爭”,所以造經勸善,需一個東土之人“苦歷千山,詢經萬水”,到西天來求取真經,勸化眾生。觀世音菩薩攜木叉行者往東土尋取經人,路上收服兩個妖魔:一個原為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,因失手打破玻璃盞,被玉帝貶在流沙河受苦;一個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帥,因帶酒戲嫦娥,被打下凡塵投胎為豬形,在福陵山云棧洞為妖。觀音替他們取法名沙悟凈和豬悟能,叫他們等取經人來,保護取經人西去。觀音又請玉帝饒恕犯法的西海龍王之子,將其送于深澗中,只等取經人來,為取經人作個腳力。行至五行山,被壓在山下的孫悟空表示愿意悔過,觀音也令其等唐國取經人來,“你可跟他做個徒弟,秉教伽持,入我佛門,再修正果”。
此時東土大唐太宗皇帝在位。有涇河老龍犯了天條,第二日午時三刻由人曹官魏徵處斬。魏徵是太宗駕下的丞相,老龍于是請太宗解救。太宗夢中允龍王之請,第二日退朝后留魏徵對弈,以拖過午時三刻。不料魏徵午時睡著,夢斬涇河龍。老龍地府狀告太宗,冥王拘太宗三曹對案,賴魏徵托酆都判官崔玨偷改生死簿,又得還陽。太宗派劉全地府進瓜果,又因在地府見冤魂無數,遂決定建水陸大道場,選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主持法會。眾臣舉洪福寺和尚陳玄奘。玄奘前身是如來弟子金蟬,因無心聽講,被貶凡塵,從小經歷種種磨難。
明崇禎李卓吾評本《西游記》插圖書影
清初原刊本《西游記》插圖書影
觀音到長安,與木叉變成癩頭和尚,獻袈裟、錫杖于唐王,使唐王賜與玄奘。又于法會上現身,指示西天有“大乘佛法三藏”,可度亡脫苦,消無妄之災。玄奘因向唐王請命去西天取經。唐王與玄奘拜為兄弟,又命其指經取號,號作“三藏”,與文武百官送其西行。
三藏騎御賜白馬,與兩名侍者,一路出大唐西界,在雙叉嶺被老虎精變成的“寅將軍”將其兩名侍者食盡,三藏獨得逃生——此為三藏取經初出長安第一難。前行遇猛虎、長蛇,為獵戶劉伯欽所救。伯欽送三藏至兩界山,猛聽得山下有人大叫“我師傅來也!”原來此山就是五行山改名,山下壓著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孫悟空。三藏揭去山頂如來金字壓帖,悟空裂山跳出,拜三藏為師。
路遇六個毛賊剪徑,被悟空打死。三藏怪悟空無慈悲好善之心,悟空使性子,一筋斗云轉回東洋大海。東海龍王勸其收心保唐僧取經,以成正果,因又轉回。在此間隙,觀音贈三藏一領直裰、一頂花帽,又教他一篇“緊箍咒”。三藏哄悟空戴上花帽,一念緊箍咒,悟空痛得打滾,原來那花帽是如來所賜緊箍。悟空只得侍奉唐僧奔西而進。
路經蛇盤山鷹愁澗,唐僧的白馬被澗里玉龍吞下肚去。觀音將玉龍變成白馬,供三藏乘騎。行經觀音禪院,院主金池長老放火燒禪堂,欲燒死師徒二人,霸占三藏袈裟。結果整個觀音院都被燒掉,唐僧師徒安全無恙。不料袈裟卻被黑風山黑風洞的黑熊精乘機盜去,觀音來用寶箍收復熊精,帶回落伽山做守山大神。
路經高老莊,悟空收伏入贅于莊上的豬悟能。唐僧因其自稱斷了“五葷三厭”,又替他起別號叫“八戒”。過烏斯藏界,三藏在浮屠山得烏巢禪師所授《多心經》。途經八百里黃風嶺,唐僧被黃風怪攝入黃風洞。悟空到小須彌山請來靈吉菩薩收服黃風怪,原來此怪乃靈山下得道的黃毛貂鼠。
至八百里流沙河,收伏沙悟凈。唐僧與悟凈落發,以其有和尚家風,又叫其“沙和尚”。師徒四眾渡河西行,遇觀音、普賢、文殊菩薩和黎山老母變成一母三女試禪心。八戒凡心未退,被綁吊在樹上。經萬壽山五莊觀,悟空偷鎮元子大仙“人參果”,又推倒人參果樹,為大仙所困。悟空三島求方,最后到南海請來觀音,用手執凈瓶中的甘露救活人參果樹。
至白虎嶺,尸魔欲害三藏,初變少女,次變老婦,三變老公,均被悟空識破。悟空三打白骨精,而唐僧不識,怪其屢傷人命,念緊箍咒,將其趕走。悟空無奈,縱筋斗云返回花果山。此時,西行路上,唐僧師徒為碗子山波月洞黃袍怪所困。八戒到花果山義激猴王,行者復回,打敗黃袍怪,掃蕩波月洞,救出被擄去的公主。妖怪乃天上二十八宿之奎木狼,被收上天。
唐僧復得悟空,四眾共詣西方。平頂山遇蓮花洞金角大王、銀角大王要吃唐僧,師徒盡數被拿入洞中。悟空脫身獨自與二妖苦斗,反復變化,進出騰挪,終于戰勝二妖,盡得其寶。二妖是太上老君看爐的童子,被觀音借來托化妖魔,再試師徒真心。行至烏雞國,救活被妖魔推下井中淹死的國王。妖魔是文殊坐下青毛獅子所化,受佛旨來此。前至號山,牛魔王的兒子圣嬰大王紅孩兒使妖風攝去唐僧。悟空兄弟尋到枯松澗火云洞,為紅孩兒三昧真火所敗。請觀音來收服紅孩兒,成了菩薩座下“善財童子”。
黑水河剿滅要吃唐僧肉的西海龍王之甥小鼉龍。車遲國有虎、鹿、羊三怪變化的虎力、鹿力、羊力大仙蠱惑國王。悟空與其賭賽求雨,又比云梯坐禪、隔物猜枚,皆勝。最后比砍頭、剖腹、油鍋洗澡,悟空法術高強,三怪死于非命。通天河妖怪作法將唐僧擄入水府。悟空到南海,查出妖怪原是菩薩蓮花池中的一尾金魚,觀音魚籃收伏。通天河老黿渡師徒過河,求代問佛祖自己何時可得人身。
金兜山遇獨角兕大王,如來暗示妖魔來歷,悟空因請其主人來收服。原來此怪是兜率宮太上老君座下青牛下界。唐僧與八戒喝了西梁女國子母河的水,腹中有孕,悟空到解陽山破兒洞,戰敗牛魔王之弟如意真仙,取到落胎泉水,方脫此難。女王要招贅唐僧,悟空叫唐僧佯作答應,再設計走脫。不料毒敵山琵琶洞女妖乘機弄旋風攝走唐僧,悟空、八戒均被女妖螫傷。原來此怪乃蝎子精,悟空上天請昴日星官滅之。
前行遇草寇攔路,被悟空打殺。唐僧怪悟空殺人,執意驅逐。悟空無奈,至南海求訴觀音。一妖趁間變作悟空模樣打倒唐僧,搶走行李包裹。真假猴王惡斗,不分勝負,先后到觀音、玉帝等處,均莫能辨,最后打上靈山,如來指出假悟空是六耳獼猴所變,使現本身,被悟空打死。路阻火焰山,惟牛魔王之妻、紅孩兒之母鐵扇公主之芭蕉扇可以滅火,悟空與鐵扇公主、牛魔王斗智、斗力,終于得寶扇滅火過山。至祭賽國,除掉偷竊金光寺塔佛寶的亂石山碧波潭萬圣老龍九頭蟲駙馬。經荊棘嶺,八戒變巨大法身揮鈀開路。黃眉大王設“小雷音寺”,唐僧師徒又被擒,悟空請來彌勒佛收伏妖王,原來妖王是老佛司磬的黃眉童子。七絕山紅鱗巨蟒在駝羅莊為害,被悟空、八戒除掉。前路稀柿衕路道堵塞,臭穢無比,八戒變成大豬拱開一條道路。
朱紫國悟空醫得國王宿疾,又戰敗擄去王后的妖精賽太歲,觀音收妖,原來此怪是觀音跨下金毛犼,偷來此間與國王消災。前行殺死盤絲嶺七個蜘蛛精并其師兄黃花觀老道蜈蚣精。獅駝嶺青獅、白象和大鵬三怪攔路想吃唐僧肉。悟空苦戰,誤以為唐僧被吃,上靈山哭訴佛祖,佛祖宣文殊、普賢收妖,原來青獅、白象乃二人坐騎,佛祖又親降大鵬。
比丘國妖道與白面狐貍迷惑國王,悟空殺死狐貍,妖道被壽星收去,原來是壽星坐騎梅花鹿偷下凡塵。陷空山無底洞地涌夫人攝去唐僧,要與之配合,悟空請來李天王、哪吒帶天兵將其收服,原來妖怪是靈山下金鼻白毛老鼠精。至滅法國,悟空夜里拔毫毛變無數小猴,將國王、宮妃和五府六部官員頭發統統剃去,迫使國王皈依佛法,并改國名為“欽法”。
打死阻路的隱霧山艾葉花皮豹子精后,到天竺國鳳仙郡,悟空代郡主求雨。玉華王三位王子拜悟空兄弟為師,悟空打死偷兵器豹頭山黃獅精,黃獅祖翁竹節山九靈元圣率眾獅精攻城,擄去唐僧并玉華王。悟空求得其主人太乙救苦天尊收之,老魔原為其坐騎九頭獅子。路經金平府,除去青龍山玄英洞辟寒、辟暑、辟塵三個犀牛精。抵天竺國都,悟空識破欲借拋彩球招親與唐僧配合的假公主,太陰星君收假公主,原來是廣寒宮搗藥的玉兔偷下凡塵。過銅臺府地靈縣,師徒被誣入獄,悟空唐僧師徒終于到達靈山,過凌云仙渡,唐僧脫胎換骨。四眾拜見如來,如來命阿儺、伽葉傳經。二人向唐僧索要人事不得,便將無字經本交于四眾。燃燈古佛見之,命白雄尊者扯碎經包,唐僧師徒發現經本無字,返回告請如來。如來也說“經不可輕傳,亦不可空取”,唐僧只好將紫金缽盂奉給阿儺,領到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經。
清光緒上海味潛齋石印本《西游記》插圖書影
如來命八大金剛送唐僧師徒返回東土。觀音察看唐僧所歷諸難簿子,共八十難,因命揭諦趕上金剛,再生一難。唐僧師徒墜落通天河西岸,老黿來馱其過河,因怪唐僧忘記代自己向佛祖問歸宿之事,將眾人淬下水去,終成八十一難之數。師徒遂被金剛送回東土。
經一十四遍寒暑,太宗喜接得唐僧師徒,因作《圣教序》以彰唐僧之功。唐僧正在雁塔寺登臺誦經,被金剛導引,師徒四人并白馬復轉靈山。如來封唐僧為旃檀功德佛,孫悟空為斗戰勝佛,豬八戒為凈壇使者,沙和尚為金身羅漢,龍馬為八部天龍馬。
上一篇:《蝶階外史》介紹|賞析
下一篇:《西游釋厄傳》介紹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