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曲賦文論·吳偉業
清代著名詩人,江左三大家之一。字駿公,號梅村。太倉(今江蘇太倉)人。曾師事張溥,為復社重要成員。明崇禎四年(1631)進士,為翰林院編修,官至左庶子。明亡后,隱居不出,在家鄉主持文社,文名益重。順治十年,被迫仕清,任國子監祭酒,但思想上充滿矛盾,一年多后辭職南歸,家居十四年而卒。有《梅村家藏稿》。
他是清初重要詩人,兼工詞曲書畫,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和才能。論詩取法盛唐及后來的元白,但有自己的創造,不擬古,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,時稱“婁東派”,自成“梅村體”。其詩或寫當時時事,或寫人民疾苦,多寓身世之感,具有現實意義。早期作品風華清麗,明亡后多激蕩蒼涼之音。擅長七言歌行和七律,尤以七言歌行體的長篇敘事詩最能代表他的藝術風格和成就。如著名的《圓圓曲》以陳圓圓和吳三桂的關系為中心,穿插了一生主要經歷及作者對主人公命運的感慨嘆息,顯得搖曳多姿,藝術上層次分明、結構別致,獨具特色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評其長篇歌行體說:“格律本乎四杰,而情韻為深;敘述類乎香山,而風華為勝。”他的律詩委婉含蓄,凝煉深沉,且作激楚之言,興亡之慨,如七律二十一首《雜感》及五律十六首《讀史雜感》都是其代表作。他寫的不少具有史實價值的敘事詩,為當時社會留下了珍貴記錄,有論者譽之:“可備一代詩史”(鄭方坤《國朝名家詩鈔小傳》)。
上一篇:古代典籍·呂氏春秋
下一篇:古代典籍·周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