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秦兩漢文學(xué)的內(nèi)容·中國古代神話·中國古代神話名篇·后羿射日的故事
“后羿射日”也是中國古代的著名神話,近年,有學(xué)者研究認(rèn)為史載后羿的故事應(yīng)當(dāng)是一部已經(jīng)失傳的中國上古英雄神話長篇史詩①。從漢語古籍中大量記載的后羿故事片段看,至少有關(guān)后羿的傳說是由許多小故事組合成的松散的大故事群,成書于戰(zhàn)國初期楚國的發(fā)問體神話史詩《天問》就記載了后羿故事群中的一些片段②。《天問》云:
羿焉彃日? 烏焉解羽?
帝命夷羿,革夏民……阻窮西征,巖何越焉?
胡射夫河伯,而妻彼雒嬪?馮珧利決,封豨是射。何獻(xiàn)蒸肉之膏,而后帝不若?
浞娶純狐,眩妻爰謀。何羿之射革,而交吞揆之?
白蜺嬰茀,胡為此堂? 安得夫良藥,不能固臧?
《天問》中至少講了五個關(guān)于后羿的故事,即:射日、除害、扶助下(夏?)國、娶妻(中間夾敘后羿臣寒浞與后羿妻純狐私通的故事)以及(嫦娥)奔月。這五個故事都是擷取后羿史詩講述的有關(guān)后羿一生經(jīng)歷的最重要的事件。
(1)“羿焉彃日?烏焉解羽?”講的是后羿射日的故事,該故事以《淮南子》的講述最為完整。其《本經(jīng)》篇云:
堯之時,十日并出,焦禾稼,殺草木,而民無所食。猰貐、鑿齒、九嬰、大風(fēng)、封豨、修蛇,皆為民害。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,殺九嬰于兇水之上,繳大風(fēng)于青丘之澤,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,斷修蛇于洞庭,禽封豨于桑林。萬民皆喜,置堯以為天子,于是天下廣狹、險易、遠(yuǎn)近始有道里。①
(2)“帝命夷羿,革夏民……阻窮西征,巖何越焉?”講的是后羿受上帝(帝俊)之命,扶助下(夏?)國,代治夏民、代理夏政的故事②。
(3)“胡射夫河伯,而妻彼雒嬪?馮珧利決,封豨是射。何獻(xiàn)蒸肉之膏,而后帝不若? ”講的是后羿射傷河伯封豨并娶河伯妻雒嬪——宓妃為妻的故事③。
(4)“浞娶純狐,眩妻爰謀。何羿之革,而交吞揆之?”講的是后羿臣寒浞與后羿妻純狐(嫦娥)私通的故事①。
(5)“白蜺嬰茀,胡為此堂?安得夫良藥,不能固臧?”講的是后羿從西王母得不死之藥,嫦娥竊之以奔月為月精的故事②。《淮南子·覽冥》篇云:
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,姮娥竊以奔月,悵然有喪,無以續(xù)之(高誘注:姮娥,羿妻,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,未及服之,姮娥盜食之,得仙奔人月中,為月精也)。③
總之,有關(guān)后羿的傳說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一個內(nèi)容豐富、規(guī)模宏大的故事群,射日、奔月都是該故事群中的一個組成部分。而且,羿射十日、嫦娥奔月的傳說又都是以中國古代的太陽神話和月亮神話為背景的。《山海經(jīng)·大荒南經(jīng)》云:“東海之外,甘水之間,有羲和之國,有女子名曰羲和,方浴日于甘淵。羲和者,帝俊之妻,是生十日。”《海外東經(jīng)》云:“湯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居水中,有大木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。”《大荒東經(jīng)》云:“一日方至,一日方出,皆載于烏。”講的是:東海之外的甘淵(又叫湯谷)是太陽的母親羲和為太陽洗浴的地方,湯谷有巨樹扶桑,每天,洗浴后的太陽順著扶桑樹爬上天空,然后由三足的烏鴉馱著從東方飛向西方。或說,太陽乘坐著由三足烏拉的車子在天空中行駛,而太陽的母親則親自駕車,每次車到南方的時候,羲和都要用手掩蓋三足烏的眼睛,以免三足烏貪吃“地日草”而耽誤了行程①。而在另外一些傳說中,卻不是三足烏載日而是日中有三足烏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篇云:“日中有踆烏。”高誘注:“踆,猶蹲也,即三足烏。”《論衡·說日》篇云:“日中有三足烏。”后羿射日“日中烏皆死”的說法就是根據(jù)的“日中有三足烏”的傳說。近些年來,考古學(xué)家已經(jīng)在我國仰韶文化遺址當(dāng)中發(fā)現(xiàn)了多種繪有 “三足烏載日”圖紋的陶片②,這些圖紋可以和后世的文獻(xiàn)相互參照,說明中國古代太陽神話傳承的久遠(yuǎn)淵源。
注釋
① 參見葉舒憲《英雄與太陽——中國上古史詩的原型重構(gòu)》,上海社會科學(xué)院出版社1991年版。② 《天問》乃“發(fā)問”體神話史詩,參見饒宗頤《天問文體的源流——“發(fā)問”文學(xué)之探討》,載《梵學(xué)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。① 其他異文:《招魂》:“十日代(并)出,流金鑠石。”王逸《天問章句》:“《淮南》言堯時十日并出,草木焦枯,堯命羿仰射十日,中其九日,日中九烏皆死,墮其羽翼,故留其一日也。彃一作彈,一作斃。”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外東經(jīng)》郭璞注引《淮南子》云:“堯乃令羿射十日,中其九日,日中烏皆死。”《藝文類聚》卷一引《淮南子》云:“堯時十日并出,草木焦枯。堯命羿仰射十日,中其九。烏皆死,墮羽翼。”《莊子·秋水》成玄英疏引《山海經(jīng)》(今本無)云:“羿射九日。”《錦繡萬花谷》前集卷五引《山海經(jīng)》(今本無)云:“堯時十日并出,堯使羿射九日。”但東漢王充《論衡》之《感虛》《說日》《對作》諸篇并言“堯時十日并出,萬物焦枯,堯上射十日(或九日)”,于是,“九日去,一日常出”,“以故不并,一日見也”,且言語出《淮南書》《山海經(jīng)》及“儒者傳書”。② 聞一多《天問疏證》第55頁,三聯(lián)書店1980年版。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內(nèi)經(jīng)》云:“帝俊賜羿彤弓素矰,以扶下國,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。”《左傳》襄公四年:“昔有夏之方衰也,后羿自遷于窮石,因夏民以代夏政。恃其射也,不修民事,而淫于原獸。”又引《虞人之箴》曰:“在帝夷羿,冒于原獸,忘其國恤,而思其麀牡。”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內(nèi)西經(jīng)》:“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。”也都是講述的后羿奉上帝之命扶助下國、代理夏政的故事。③ 《離騷》云:“羿淫游以佚畋兮,又好射夫封狐。”揚(yáng)雄《上林苑令箴》:“昔在帝羿,失田淫游,弧矢是尚,而射夫封豬。”王逸《天問章句》:“雒嬪,水神,謂宓妃也。羿又夢與雒水女神宓妃交接也。”① 《離騷》云:“固亂流其鮮終兮,浞又貪夫厥家。”《左傳》襄公四年:“寒浞……夷羿收之,信而使之,以為己相……浞因羿室,生澆及豷。”《湘陰錄》引緯書:“嫦娥小字純狐。”② 《山海經(jīng)·大荒西經(jīng)》:“有女子方浴月,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,,此始浴之。”月中嫦娥或源于月母常羲。③ 其他異文:《初學(xué)記》卷一引《淮南子》:“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,羿妻姮娥竊之奔月,托身于月,是為蟾蜍,而為月精。”《淮南子》許慎注(清孫馮翼輯):“嫦娥,羿妻也,逃月中,蓋虛上夫人也。”《文選》謝莊《月賦》注引《歸藏》:“昔嫦娥以不死之藥奔月。”《文選》王僧達(dá)《祭顏光祿文》注引《歸藏》:“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,遂奔月為月精。”《北堂書鈔》卷一五○引《歸藏》:“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,遂奔為月精。”《文心雕龍·諸子》引《歸藏》:“羿斃十日,嫦娥奔月。”《后漢書·天文志上》劉昭注引張衡《靈憲》:“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,姮娥竊之以奔月……姮娥遂托身于月,是為蟾蜍。”《全后漢文》卷五五張衡《靈憲》:“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,姮娥竊之以奔月……姮娥遂托身于月,是為蟾蜍。”《搜神記》卷一四:“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,嫦娥竊之以奔月……嫦娥遂托身于月,是為蟾蜍。”郭璞《山海經(jīng)圖贊》:“請藥西姥,烏得如羿? ”① 《酉陽雜俎》卷一九:“南方有地日草,三足烏欲下食此草,羲和之馭,以手掩烏目,食此草則悶不復(fù)動。”② “太陽鳥負(fù)日”圖(陜西華縣泉護(hù)村出土彩陶)和“三足烏載日”圖(河南陜縣廟底溝村出土彩陶),參見祁連休、程薔主編《中華民間文學(xué)史》第12頁,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。
上一篇:先秦兩漢文學(xué)·先秦兩漢文學(xué)的原始典籍·秦漢文學(xué)原始典籍·史傳類
下一篇:宋代文學(xué)與文學(xué)傳統(tǒng)·宋詞與文學(xué)傳統(tǒng)·唐五代詞的傳統(tǒ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