遼金元文學的文獻·元代文學的文獻·元代詞曲文獻
元人詞曲別集當有一定數量,但清代以后,詞曲文獻不受重視,故少有搜集整理。清人所修《四庫全書》,于元詞僅收白樸《天籟集》2卷、張翥《蛻巖詞》2卷,于元曲則僅有《四庫全書存目》著錄張可久《張小山小令》2卷。《中原音韻》一書雖收入集部詞曲類,但其所以收錄,不在其所錄曲作,而在于它是一部韻書。元朝當代對詞和雜劇文獻的整理都不多,但散曲的搜集整理比較完善。明代文人對元代詞曲文獻做過一定的搜集整理工作,特別是明人對元代戲曲文獻的整理,為20世紀的元曲文獻整理提供了基礎和可能。20世紀的元代詞曲文獻整理,特別是元曲文獻的整理,成就是巨大的,輝煌的。
現在已知的元代詞曲別集,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八卷本《中國文學大辭典》收錄元人詞曲別集52種,其中主要是詞集。雒竹筠《元史藝文志輯本》著錄元人詞集76種,其中有同一作者不同集本的,如《樵庵詞》與《靜修詞》均為劉因詞作之類;也有誤收的,如收入了《鐵崖先生古樂府》之類。扣除這些,還有相當數量。但多數是由作者詩文別集中析出,獨立的詞集并不多。少數以詞著稱者如著名詞人張炎,人們一直視其為宋人,他的《山中白云詞》也不被當作元詞別集,故不收錄。該書著錄散曲別集33種,自然是佚多存少,存者往往一人多種,且有誤收,如將《太平樂府》誤為楊朝英別集等。李修生主編《元曲大辭典》著錄元人散曲別集26種,絕大多數為近人輯錄。元代散曲作家數量并不太少,但其曲作基本上載入曲總集流傳,特別是《全元散曲》出版以后,元人散曲別集就更少流傳。
詞和曲的總集情況不同。元人編輯的本朝(或以本朝作品為主)詞集,僅有《名儒草堂詩余》和體現道教精神的《鳴鶴余音》,明代有一些宋元或宋金元幾代詞的總集,現在看到更多的則是清代人編輯的宋元明幾代詞的總集,元朝一代的詞總集則基本沒有,一直到20世紀唐圭璋的《全金元詞》依然是金元兩代詞的合集。散曲總集則不同,元朝當代所編的四種散曲總集《太平樂府》《陽春白雪》《梨園樂府》(《樂府新聲》)《樂府群玉》,是元代散曲非常珍貴的文獻。明代所編元代散曲總集或包括元散曲的總集有多種,流傳至今的有 《樂府群珠》《雍熙樂府》《詞林摘艷》《盛世新聲》等。今已不傳的應該還有多種,如《百一曲選》《仙音妙選》等。元散曲文獻在清代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整理,只有散佚。元散曲文獻的再次大規模重新整理就到了20世紀。20世紀的一批學術大師如盧前、任訥、陳乃乾等,一直到隋樹森,編輯了多種散曲總集。《元人小令集》《散曲叢刊十五種》《全元散曲》等陸續面世,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,終于摸清了元代散曲的家底。
今存代表性的元人詞曲別集有白樸《天籟集》2卷(白樸詞集)、《天籟集摭遺》1卷(白樸散曲集)、盧摯《盧疏齋集輯存》(李修生輯)、仇遠《無弦琴譜》2卷、張炎《山中白云詞》8卷、袁易《靜春詞》1卷、張翥《蛻巖詞》2卷、邵亨貞《蟻術詞選》4卷、馬致遠《東籬樂府》1卷、張養浩《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》1卷、馬九皋(薛昂夫)《馬九皋詞》1卷、貫云石與徐再思《酸甜樂府》2卷、睢景臣《睢景臣詞》1卷、喬吉《夢符散曲》3卷、《張可久集校注》(呂薇芬、楊鐮校注)。詞曲總集有彭致中編《鳴鶴余音》8卷、元廬陵鳳林書院輯刊《名儒草堂詩余》3卷、唐圭璋編《全金元詞》、元楊朝英選編《樂府新編陽春白雪》10卷、《朝野新聲太平樂府》9卷、元無名氏編 《類聚名賢樂府群玉》5卷、《梨園按式樂府新聲》3卷、明無名氏編《樂府群珠》4卷、今人隋樹森編《全元散曲》。
上一篇:明代文學與宗教·叢林詩歌
下一篇:先秦兩漢文學與藝術·先秦兩漢的宗廟歌辭與樂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