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文學的內容
宋代是中國詞史上的鼎盛時期。名家輩出,佳作如林。詞史上藝術成就最高,作品生命力最強勁,影響力最深遠的詞人,絕大多數都出現在宋代。像柳永、蘇軾、周邦彥、李清照、辛棄疾、姜夔等著名詞人,不僅光耀一世,而且“衣披數代”。他們的詞作,代表著詞體藝術的最高成就。而詞史上最被傳誦、最受讀者歡迎的名篇佳作,也絕大多數是宋詞,如蘇軾的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和《水調歌頭》(明月幾時有),柳永的《雨霖鈴》、李清照的《聲聲慢》、辛棄疾的《摸魚兒》(更能消)、姜夔的《暗香》和《疏影》,都是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。宋代還是詞調競繁、詞體大備的時代。現存宋詞21055首,所用詞調多達881個,其中只有一百多調是沿用唐五代的舊調,其余七百多調都是宋人創作的新調。其創調之豐富,用調之繁多,在整個詞史上雄踞高峰,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。明清人填詞所用調,基本上是沿用唐宋人所用之調,自度新聲很少。不同的詞調,具有不同的聲情韻味。詞調詞體的繁富,使得宋詞的審美風貌和藝術韻味千姿百態,異彩紛呈。
宋詞的風格流派,如百花齊放。因為宋代詞人自己沒有明確提出或標榜什么流派,故后人從不同的角度劃分,會有不同的看法。既有四派之分,又有八派之說①。在20世紀影響最大的,是“婉約”、“豪放”兩分法。最早提出這兩分法的是明人張。他在《詩余圖譜·凡例》附識里說:
詞體大略有二,一體婉約,一體豪放。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,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。蓋亦存乎其人。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約,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。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。
清初王士禎《花草蒙拾》又將二“體”改為二“派”:
張南湖論詞派有二,一曰婉約,一曰豪放。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,豪放惟稼軒稱首。皆吾濟南人,難乎為繼矣。
這兩分法原本就有局限,而且僅僅是說宋詞有這兩派,并沒有說宋詞只有這兩派。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后,這兩分法卻一度被奉為圭臬,所有的宋代詞人都被納入這兩派之內進行歸類劃派,非此即彼。這種簡單化的做法,后來遭到批評和非議②。現在論述宋詞流派者,一般不再局限于這兩分法,而是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①。
宋詞是詞史上的高峰,但并不是一步就走向輝煌,而是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歷程。以下從詞人群體的更迭、政治環境的變化、抒情范式的變革等方面來分期考察宋詞的發展演進。兩宋三百余年的詞壇,先后共出現過六代詞人群體,宋詞的發展歷程也相應地經歷了六個階段。
注釋
① 清人郭麐《靈芬館詞話》卷一將宋詞分為四派:“詞之為體,大略有四:風流華美,渾然天成,如美人臨妝,卻扇一顧,花間諸人是也。晏元獻、歐陽永叔諸人繼之。施朱傅粉,學步習容,如宮女題紅,含情幽艷,秦、周、賀、晁諸人是也。柳七則靡曼近俗矣。姜、張諸子,一洗華靡,獨標清綺,如瘦石孤花,清笙幽磐,入其境者,疑有仙靈,聞其聲者,人人自遠。夢窗、竹屋,或揚或沿,皆有新雋,詞之能事備矣。至東坡以橫絕一代之才,凌厲一世之氣,間作倚聲,意若不屑,雄詞高唱,別為一宗。辛、劉則粗豪太甚矣。其余幺弦孤韻,時亦可喜。溯其派別,不出四者。”(《詞話叢編》第1503頁,中華書局1986)今人詹安泰《宋詞風格流派略談》將宋詞分為真率明朗、高曠清雄、婉約清新、奇艷俊秀、典麗精工、豪邁奔放、騷雅清勁、密麗險澀八派,參《宋詞散論》第52—60頁,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。② 參見劉揚忠《宋詞研究之路》第45—50頁,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。① 參見劉揚忠 《唐宋詞流派史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。
上一篇:先秦兩漢文學與社會文化
下一篇:清代文學與社會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