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唐五代文學的文獻·隋唐五代文學的典籍·總集·附述幾種唐詩詩事專著
詩話至北宋才出現,但在唐五代已出現了《云溪友議》《本事詩》《鑒誡錄》三部具有論詩及事的詩話特征的著作。其中《本事詩》全部談詩事,《云溪友議》《鑒誡錄》談詩部分也占全書的十之七八?!对葡炎h》三卷,僖宗間越州隱士范攄(號五云溪人)撰,共65則,均以三字為題,僅10則未引詩。所述大都為著名詩人的逸事,且故事曲折有趣,但多得于傳聞,揆以事實,出入頗大。有《四部叢刊》影印明刊本,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據以排印。另有《稗海》本作12卷,為后人重分,內容一樣?!侗臼略姟?卷,唐末孟棨撰,全錄著名詩人逸事,除兩則外,皆述唐事。部分據唐人文集中材料改寫,也有不少得諸傳聞,未盡可信,但后世影響很大。常見有《歷代詩話續編》本?!惰b誡錄》10卷,五代后蜀何光遠撰。多記晚唐五代軼事,共66則,僅20則不談詩,時雜恢諧謔笑,與史實稍有出入。流傳不廣,影響不及前二書。上海圖書館藏南宋刊《足本重雕鑒誡錄》最好,《知不足齋叢書》本較常見,有焦杰校點本,收入《唐五代筆記十五種》(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)。
《唐詩紀事》81卷,南宋計有功撰。載錄1150位唐詩人的詩篇及有關本事和品評。有明嘉靖間洪楩刻本、張子立刻本和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?!端牟繀部窊楸居坝?,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5年校點本以洪本為底本,校以毛本和其他文獻,較通行。王仲鏞作《唐詩紀事校箋》(巴蜀書社1989)是本書唯一的全注本,得以遍校諸善本,并依據唐宋可信文獻訂正原書中的大量錯誤,用力頗勤,發明亦多。唯不以保存計書面貌為工作原則,盡量據他書以改計書,致讀者不能據以準確了解原書文本。另題名尤袤撰的《全唐詩話》6卷,舊時很受學者重視。但經仔細覆核,全系抄掇《唐詩紀事》中的資料、評語而成。今人推測,可能是宋末賈似道門客廖瑩中所為。
《唐才子傳》10卷,元西域人辛文房撰。為278名唐詩人作傳略,附帶述及120人。依據史傳、詩話、筆記、文集、登科記等,鉤稽詩人事跡,保存了一些珍貴文獻,可據以大致反映各人的生平大概,錯誤也較多。明清間亡逸,清修《四庫全書》時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出,得243人傳,編為8卷。后在日本發現足本,《佚存叢書》收入,始為國人所知,后有多種翻印本。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排印本。日本布目潮渢、中村喬作《唐才子傳之研究》,頗注意對其文獻來源的研究。國內周本淳《唐才子傳校正》(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)注意說明文獻依憑和史實錯誤;孫映逵《唐才子傳校注》(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)重在校訂本文,解說傳文;傅璇琮主編《唐才子傳校箋》(中華書局1987—1995) 由國內數十名專家合作完成,力求全面弄清原傳材料的來源,并借此書為軀殼,對書中述及的398位重要詩人的生平經歷作系統的考索,其意義已超越了《唐才子傳》本身的箋釋,而給學者以準確可信的詩人傳記。
《唐音癸簽》33卷,明胡震亨撰,原為《唐音統簽》第十集,專錄有關唐詩的評論研究資料。胡氏為搜集、考證唐詩,投入畢生精力,此書網羅歷代重要記載,系統表達作者的見解,分為《體凡》《法微》《評匯》《樂通》《詁箋》《談叢》《集錄》八類,為唐詩研究者指示途徑,解說法門。有清初原刻本,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據以標點排印,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本淳校點本。
上一篇:宋代文學·宋代詩歌·附述:宋代理學詩
下一篇:遼金元文學·遼金文學的文獻·諸宮調、院本和小說·院本劇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