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晉南北朝文學的文獻·魏晉南北朝詩文研究文獻·梁陳文學研究文獻·王褒
王褒字子淵,祖籍瑯邪臨沂,是南齊名臣王儉曾孫,梁代作家蕭子云的內侄。生卒年不詳。生平事跡見《周書》本傳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著錄《王褒集》21卷,久佚,明張溥輯本僅1卷。嚴可均輯文26篇,逯欽立輯詩45篇。關于王褒研究,爭議較大的是生卒年問題。《周書》本傳僅云卒年64歲,不知卒于何年。曹道衡《關于王褒的生卒年問題》①根據王褒《太子太保中都公陸逞碑銘》及庾信《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》等文考證,陸逞是建德二年五月十一日死,三年正月十日下葬,“這說明陸逞死時,王褒還能給他寫碑,即使這篇碑文在三年正月陸逞下葬前即已寫成,那么,王褒至少在二年下半年尚在。就算此文是他的絕筆,那應是建德二年底左右的事了。所以王褒的卒年是建德三年(574)的可能性最大;照六十四年上推,他當生于梁武帝天監十年(511)”。對此,牛貴琥提出異議。他根據《周書·庾信傳》的記載,陳請王褒、庾信、殷不害等十數人還其舊國,“高祖唯放王克、殷不害等”。《南史·殷不害傳》載此事在“太建七年自北還陳”。而太建七年是周武帝建德四年,“說明這一年王褒還在世,故建德三年之說難以成立”。他又根據《周書·王褒傳》載王褒“出為宜州刺史,卒于位”的線索,考證王褒在建德五年穆提婆繼任前為宜州刺史,從而考定王褒卒于周武帝建德五年,上推生于梁武帝天監十二年(513),與庾信同齡②。這個結論的得出,最重要的依據是王克、殷不害同在太建七年回南,而庾、王未歸。事實恐非如此。陳請求十余人回南,恐非一次,《周書》乃追述其事,故列在一起。事實上,王克是在梁紹泰時與沈炯同歸南(《陳書·沈炯傳》)。殷不害則在太建七年。二人未同時歸南。清水凱夫也據《陳書·殷不害傳》否定建德三年之說,認為“王褒在建德四年七月以后去世是可靠的”。但卒于建德五年之說也有諸多矛盾之點,他的結論是“王褒的卒年當為建德六年(577)”①。
注釋
① 收入《中古文學史論文集》,中華書局1986年版。② 參見牛貴琥《王褒卒年考》,《山西大學學報》1990年4期。① 清水凱夫《王褒傳記與文學》,《六朝文學論文集》,重慶出版社1989年版。
上一篇:隋唐五代文學與社會文化·隋唐五代文學與藝術·繪畫與文學·王維詩畫研究
下一篇:宋代文學·宋代話本小說·宋代小說話本·現存宋代小說話本的認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