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若懸河
釋義
懸河:瀑布。講話像瀑布傾瀉,滔滔不絕。形容能說會辯,口才很好,口齒伶俐。
出處
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賞譽》:“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,注而不竭。”
故事
晉朝時期,有位叫郭象的大哲學家,他從小就勤學好問,喜歡刨根問底,并且能用心去觀察接觸到的各種現象,因此長大后知識非常淵博,看問題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。郭象十分推崇老子和莊子的道家學說,對他們的論點頗有體會,對出仕做官也看得很淡然。后來,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做官,郭象實在推辭不掉,就到朝中做了黃門侍郎。由于他知識豐富,對什么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,再加上口才好,又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,所以人們聽他談論時,都覺得津津有味。太尉王衍十分佩服他的口才,常常在別人面前贊揚郭象說:“聽郭象說話,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一瀉千里,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。”
用典
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,又是本朝確切典故,不由得不信。
——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
一個鋪眉苫眼滔滔口若懸河,一個俐齒伶牙喋喋舌如干將。
——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
上一篇:成語《反其道而行之》釋義|出處|故事|用典|
下一篇:成語《葉公好龍》釋義|出處|故事|用典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