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文學與宗教·余論
佛道二教,尤其是佛教給予明代文學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,中晚明以后更顯突出。宗教與文學連結所造成的勢能,實已直接對這一時代文化意識史進行了改造,其次也是對晚明文學史面貌的改造,并蔓及如詩文、小說、戲劇等幾乎所有的文學種類。
長期以來由于文學研究的視野受到限制,因此直到20世紀90年代之后,才有較多的學者開始從事宗教與明代文學關系的研究。這項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但依然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。總的來說,一是研究的范圍還不夠廣泛,大批重要作家的涉佛情況仍告空白,尤其是在那些民間文類如曲詞、地方戲、寶卷、道情及各種三四流小說中,十分普遍存在的佛道要素至今缺乏深入的研究,對婦女、寺僧、山人等下層社會人士在佛教文學方面的涉入情況也關注不夠。畢竟佛道二教的民間化、世俗化,在民間的推廣、流播,及文學的大眾化進程等,都是明代文化史中極為重要的現象,因此關注下層亞文學的宗教意識,應當成為明代文學研究的最重要側面之一。二是多數研究還停留在對佛道思想的一般敘述上,而事實上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,其本身在傳承過程中,都存在明顯的宗派或流脈之差異,文學家(尤其是涉入較深者)對此接受也往往如此,而特定的宗派接受就會形成特定的意識、思想等,一般是不能隨意混淆的。這就要求研究者真正具備對佛教或道教的深入理解,而不是表面攫取一些知識就可以進入研究的。
上一篇:明代文學與政治·余論
下一篇:先秦兩漢文學·中國古代神話·中國古代神話名篇·余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