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明〕李流芳
往時至湖上,從斷橋一望,便魂消欲絕!還謂所知:湖之瀲滟熹微,大約如晨光之著樹,明月之入廬,蓋山水相映發。他處即有,澄波巨浸不及也。壬子正月以訪舊,重至湖上,輒獨往斷橋,徘徊終日。翌日為楊讖西題扇曰:
十里西湖意,都來在斷橋。
寒生梅萼小,春入柳絲嬌。
乍見應疑夢,重來不待招。
故人知我否?吟望正蕭條。
又明日作此圖。小春四月,同子陽、子與夜話偶題。
——《檀園集》
到過西湖的人都忘不了斷橋。為什么?似乎難以言說。蘇軾有詩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。”他認為,不論在什么天氣看西湖,它都是美不可言的,美的風韻又各有不同。那么,在不同的方位又如何呢?是不是東南西北總相宜呢?對這一點恐怕有不同的看法。一般地說,站在任何角度觀照西湖,她也依然是美的。然而要見到西湖的真面目,真性格,就非到斷橋不可!
當你穿過了富麗堂皇的臺榭,踱過了游人如云的蘇堤,向東一拐,一番寧靜、素潔的天地便出現在眼前。這里人跡稀少,路面空曠,只有風吹柳枝,自舞自揚,白堤落紅,殘跡斑斑。西湖的富貴氣已經消盡了。登上斷橋,向湖面遠眺,煙波渺渺,霧氣濛濛,遠處綠樹如云,青山隱隱,近處碧波如縠,凝斂不興,與靜穆之白堤合為一個深沉、凄靜的世界,怎不叫人“魂消欲絕”!
西湖是一個素雅的美人,一個有著深沉憂愁的美人,經歷了幾度滄桑,她的心靈也受到了創傷。如果稱為“病西施”,真是再恰當不過。這是真西湖,真西子,所謂“十里西湖意,都來在斷橋”,就是指的這種感受。作者徘徊不去,依依不舍,當是與西湖深深默契。只有具備類似心境的人才能認識西湖的真面目。
斷橋堪稱西湖之眼,作者則可稱為西湖的真朋友、真相知了。
上一篇:《題摹燕郭尚父圖·〔北宋〕黃庭堅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題春湖詞·〔明〕陳仁錫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