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集。十卷。北宋周邦彥撰。周邦彥(1056—1121),字美成,自號清真居士。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為人疏雋少檢,不為州里所重,博涉百家之書。元豐初獻《汴都賦》,受神宗賞識,由太學諸生召為太學正。哲宗時,歷任廬州(今安徽合肥)教授、溧水縣令、國子監主簿、秘書省正字等職;徽宗時,又授校書郎,遷考功員外郎,以直龍圖閣出知河中、隆德、明州等府。復召回京,入秘書監,進徽猷閣待制,提舉大晟府。晚年出知順昌府,徙知處州(今浙江麗水);罷官后,提舉南京(今河南商丘)鴻慶宮。詩文賦兼擅,然為詞名所掩。妙解音律,以“顧曲”名堂,提舉大晟府時,依月用律,月進一曲,頗創新聲。
周邦彥生當歌舞升平的北宋后期,流連坊曲,逐樂追歡,其詞多寫風流艷情和都市風光。如《少年游》(并刀如水)之溫情旖旎,《夜游宮》(葉下斜陽照水)之蕭索凄惻,《玉樓春》(桃溪不作從容住)之纏綿沉摯,都是言情佳作?!镀裨~》中也有一些抒寫羈愁、吊古傷今的作品,如著名的《六丑·薔薇謝后作》、《蘭陵王·柳》等,觸物興感,情景交融,把嘆老嗟卑、傷離懷舊的感慨自然地融入對客觀景物精妙入微的敘寫之中,王國維贊曰:“若夫悲歡離合、羈旅行役之感,常人皆能感之,而唯詩人能寫之。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者尤廣。先生之詞屬于第二種為多。”(《清真先生遺事》)從思想內容而言,清真詞比秦觀、柳永等人并無大的突破,但是由于其藝術上的精湛,審美價值頗高。周邦彥是一個奄有眾長的集大成詞人,舉凡秦觀的清麗婉約,蘇軾的空靈高遠,賀鑄小令的洗煉之功,柳永慢詞的鋪敘之法,在他手里都有所融匯和提高。例如他的慢詞,一變柳永的平鋪直敘,而見回環曲折、波瀾起伏,章法極錯綜變化;用筆亦是離合相間,虛實并到,被前人稱為“思、筆雙絕”(《周濟《介存齋論詞雜著》)。詠物寫景之作,“模寫物態,曲盡其妙”(強煥《片玉詞序》),如《蘇幕遮》詠荷的“葉上初陽干宿雨。水面清圓,一一風荷舉”,《蘭陵王·柳》的“斜陽冉冉春無極”,均能為景物傳神寫照,而得其神理之妙。清真還善于融化典故和前人詩句入詞,自然妥貼,如《西河·金陵懷古》隱括唐詩人劉禹錫的《烏衣巷》、《石頭城》等詩意,《滿庭芳·夏日溧水無想山作》化用杜甫、白居易詩句,造成富艷精工而渾化無跡的特色,誠如陳振孫所評:“美成詞多用唐人詩隱括入律,渾然天成?!?《直齋書錄解題》)張炎也說:“美成渾厚和雅,善于融化詩句?!?《詞源》)周邦彥詞兼具文字和音樂之美,非常講究字面色澤、四聲運用;他又能自度曲,移宮換羽,創制了引、近、三犯、四犯等新調,把詞的音樂美發揮盡致,被后人視為格律派的代表人物。故王國維說:“讀先生之詞,于文字之外,兼須味其音律……今其聲雖亡,讀其詞者,猶覺拗怒之中,自饒和婉,曼聲促節,繁會相宣;清濁抑揚,轆轤交往。”(《清真先生遺事》)清真詞在宋代即有很高地位,一是他的作品在當時已有多種版本,二是宋人已經為其詞作注,三是宋代詞人楊澤民、方千里、陳允平三家對清真詞幾乎每首必和。且流傳甚廣,“貴人、學士、市儇、伎女知美成詞為可愛”(陳郁《藏一話腴外編》)。故宋人稱其詞“冠絕”(《沈義父《樂府指迷》),清人更把他奉為古今詞人之首,周濟創宋四家詞統之說,以周邦彥為“集大成者”(《介存齋論詞雜著》),陳廷焯發揮此意說:“詞至美成乃有大宗,前收蘇、秦之終,復開姜、史之始,自有詞人以來,不得不推為巨擘,后之為詞者,亦難出其范圍。”(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一)雖或揄揚過甚,但可見影響之大。
《宋史·藝文志》著錄周邦彥《清真集》十一卷、陳振孫《郡齋讀書志》著錄《清真先生文集》二十四卷,皆已亡佚?!镀裨~》的名稱起自宋陳元龍注本,稱《詳注周美成片玉集》,共十卷。明毛晉刻《片玉詞》二卷附補遺一卷,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近人朱孝臧??彻砰w藏宋本,收入《彊村叢書》,《四部備要》即據此排印。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今人吳則虞??陛嬔a的《清真集》,共收詞二百零六首,斷句一則,并附有各種參考資料,為較精善者。
上一篇:淮海居士長短句
下一篇:漱玉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