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時代的代表詩人。字子建,曹操之子,魏文帝曹丕同母弟。曹植少年英才,筆下有神,曹操讀到他的詩賦時,不相信是他寫的,竟然問:“這是你請人代筆的吧?”當即面試,結果令曹操大驚,曾想將他定為王位繼承人。曹植雖是才子,但并非帝王之器,他瀟灑任性,不修邊幅,飲酒不節,這種性格自然難以擔當大任,所以曹操最后選定曹丕為魏太子。曹植與其兄曹丕之間還有一層糾葛,當初曹操破袁紹,得其媳甄氏,甄氏乃絕代佳人,曹植一見鐘情,但曹操卻給了曹丕為妻。曹植心中不平,又無可奈何。傳說,后來曹植路經洛水,心中思念甄妃(當時已死),忽見有女自水上來,自稱是甄妃,本托心于他,無奈時運不濟,終成陌路。曹植無限感慨,遂作《洛神賦》。其中有云:“翩若驚鴻,婉如游龍,榮耀秋菊,華茂春松。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,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……”這位可望而不可即的洛水之神是否即曹植心中的甄妃,今人多持懷疑態度,但曹家兄弟是情敵,也許并非憑空傳說。曹丕繼承王位后不久,便以“禪讓”的方式代漢自立,兄弟之間變成了君臣上下,關系就愈顯微妙。曹家兄弟原來多已封侯,封國在外地。曹丕稱帝后的第二年,便下令諸侯各就各位,回到自己的封國,曹植也不得不離開首都。此后,曹丕對這位既是政敵也許又是情敵的兄弟深懷戒心,嚴加限制,盡管封給他王爵,卻不讓他與聞朝政。后來繼位的魏明帝,對這位才氣橫溢的叔父依然嚴加防范。曹植多次上書,希望能為國效力,但都未能如愿,最后抑郁而死,年僅四十一歲。曹植作為一個詩人,卻取得了極大的成功。漢魏之際,一代文人多匯聚在鄴下(故城在今河北臨漳縣北),如被稱為“建安七子”的孔融、陳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應玚、劉楨等,而曹氏父子也毫不遜色。后代正統史家以曹丕代漢為篡位,故竭力抬高曹植,貶低曹操、曹丕父子,影響到文學評價上,自然就將建安文學的“桂冠”戴在曹植頭上。如南朝鐘嶸在《詩品》中就將曹植列在上品,曹丕列在中品,曹操列在下品,甚至說:“孔子之門如果用詩,只有曹植一人登堂入室?!鼻宕娙送跏坎耪f,曹操的詩,應列為上品。平心而論,曹植的詩歌創作在曹丕之上,與其父卻各有千秋。在曹植的生花妙筆下,難有曹操那樣的莽蒼悲涼。
上一篇:什么是《揚雄》
下一篇:什么是《孔門三戒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