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本艷俗體卑,但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自振復雅,于是詞有雅俗之論起。宋詞復雅,首詆柳永,王灼《碧雞漫志》卷二云:《樂章集》“淺近卑俗”。北宋末萬俟詠的詞集,初分“雅詞”與“側艷”兩體。南渡后,曾慥編《樂府雅詞》,鲖陽居士編《復雅歌詞》,佚名編《典雅詞》,張安國詞集名《紫微雅詞》,程垓詞集名《書舟雅詞》,趙彥端詞集名《寶文雅詞》。張炎《詞源》論詞提倡“雅正”。所謂雅正,既要求內容是“志之所之,一為情所役,則失其雅正之音”,又要求“雅詞協音雖一字亦不放過”,在形式表現上得溫婉之致。后代詞人根據詞言情而易俗的詞體特點,更加強調詞的雅俗之辨,如清王又華《古今詞論》引張祖望語云:“詞雖小道,第一要辨雅俗。”但也有詞論家認為,詞介于詩與曲之間,“詞之腔調,則在雅俗相和之間”(清李漁《窺詞管見》)。與雅相反的俗,則主要表現在內容的側艷、有市井氣,形式的過于秾麗、粗豪等。
上一篇:什么是節序詞
下一篇:使事用典是什么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