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飛廉
【出典】 《楚辭》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前望舒使先驅兮,后飛廉使奔屬。”東漢·王逸注:“飛廉,風伯也。”東漢·應劭《風俗通義》卷八《祀典·風伯》:“《楚辭》說:‘后飛廉使奔屬。’飛廉,風伯也。”
【釋義】 飛廉即風伯,古代神話中的風神。詩詞中常用作風的代稱。
【例句】 ①著意登樓瞻玉兔,何人張幕遮銀闕?倩飛廉、得得為吹開、憑誰說。(辛棄疾《滿江紅·中秋》1952)這里說,希望風神吹開遮擋明月的帷幕。②長記呼韓塞下,每向飛廉聲里,占見馬蹄東。(李曾伯《水調歌頭·再和》2800)這里以“飛廉聲”喻指風聲。③命豐隆,驅屏翳,起蜚廉。(李曾伯《水調歌頭·己酉宿樟原驛得雨》2800)這里說,天帝下令刮起大風。
上一篇:典故《飛奴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典故《飛律灰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