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一丘之貉
典源出處 《漢書 ·楊惲傳》:“惲聞匈奴降者道單于見殺,惲曰:‘得不肖君,大臣為畫善計不用,自令身無處所。若秦時但任小臣,誅殺忠良,竟以滅亡; 令親任大臣,即至今耳。古與今如一丘之貉。’”
釋義用法 漢代楊惲聽到冒頓單于被殺的消息說:“不成器的君王,有大臣出謀畫策而不能用,使自己葬身無地,就象秦朝只用奸臣,終至滅亡,如秦能任用大臣,即可以延續至今。古和今象一個山丘上的貉一樣沒什么區別。”后以此典指性質相同,沒什么差別。
用典形式
【一丘】 宋·陳師道:“萬事自糾紛,高懷無一丘。”
【一丘貉】 清·丘逢甲:“人物真成一丘貉,文章更噪六朝蟬。”
【同一丘】 宋·蘇軾:“日月轉雙轂,古今同一丘。”
【貉一丘】 宋·蘇軾:“平生不作兔三窟,今古何殊貉一丘。”金 ·元好問:“青州荊州兔三窟,古人今人貉一丘。”
【狐貉同一丘】 清·王士禛:“狐貉同一丘,無事勞沾巾。”
上一篇:詩詞典故《韋郎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詩詞典故《一傅眾咻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