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且食蛤蜊
典源出處 《南史·王融傳》:“融躁于名利,自恃人地,三十內(nèi)望為公輔。初為司徒法曹,詣王僧祐,因遇沈昭略,未相識。昭略屢顧盼,謂主人曰:‘是何年少?’融殊不平,謂曰:‘仆出于扶桑,入于湯谷,照耀天下,誰云不知,而卿此問?’昭略云:‘不知許事,且食蛤蜊。’”
釋義用法 王融 (字元長) 很狂傲自大,一次在王僧祐家里遇到沈昭略,沈問是誰家的少年,王融不滿,說自己像太陽一樣,照耀天下,誰不知道。沈卻說: “不知這些,且吃蛤蜊。”王融討一場沒趣。后以此典表示不予關(guān)心,不打算過問。
用典形式
【食蛤】 宋·范成大:“食蛤坐來期汗漫,駕鴻飛去揖浮丘。”
【吃蛤蜊】 宋·汪元量:“水邊莫話長安事,且請卿卿吃蛤蜊。”
【食蛤蜊】 宋·黃庭堅:“誰能著意知許事,且為元長食蛤蜊。”
【且食蛤蜊】 宋·黃庭堅:“我不知許事,我且食蛤蜊。”清·丘逢甲:“海氣昏昏天欲墜,且食蛤蜊知許事。”
上一篇:詩詞典故《三黜柳士師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詩詞典故《人琴兩亡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