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魯戈回日
典源出處 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:“魯陽公與韓構難,戰酣日暮,援戈而撝 (hui) 之, 日為之反三舍。”高誘注:“魯陽·楚之縣公,楚平王之孫,司馬子期之子,國語所稱魯陽文子也。楚僭號稱王,其守縣大夫皆稱公,故曰魯陽公。”
釋義用法 魯陽與韓國軍隊交戰。雙方酣戰而天將晚,魯陽舉戈一揮,太陽也為之倒退了三舍。后以此典表現感慨光陰逝去,希望時光倒轉; 或形容氣概慷慨豪壯,驚天地,撼日月。
用典形式
【揮戈】 唐·岑參:“惜別津亭暮,揮戈憶魯陽。”宋·范成大:“日豈揮戈及,天無煉石功。”宋·張孝祥:“揮戈卻白日,飲渴枯滄溟。”清·黃遵憲:“波臣守轍還無恙,日馭揮戈豈有名。”
【魯戈】 清·龔自珍:“若使魯戈真在手,斜陽只乞照書城。”清·黃景仁:“望古心長入世疏,魯戈難返歲云徂。”
【戈揮景】 元·麻革:“日出戈揮景,江翻弩射濤。”
【司天戈】 清·徐夔:“雷師無權阿香死,造化誰為司天戈?”
【回戈術】 南朝宋·謝靈運:“茍無回戈術,坐觀落崦嵫。”
【回日輪】 清·歸莊:“一夫揮長戈,力能回日輪。”
【卻日戈】 宋·陸游:“方揮卻日戈,恥窺及肩墻。”
【駐白日】 唐·盧照鄰:“應須駐白日,為待戰方酣。”唐·聶夷中:“唯恨魯陽死,無人駐白日。”
【駐景戈】 清·查慎行:“就哀水赴壑,駐景戈挽日。”
【揮天戈】 唐·韓愈:“周綱凌遲四海沸,宣王憤起揮天戈。”
【揮戈術】 明·徐渭:“安用揮戈術,相留莫遣飛。”
【揮日戈】 清·黃遵憲:“逐逐揮日戈,彎彎射天弧。”
【指日戈】 清·丘逢甲:“中原有客正悲歌,事去曾揮指日戈。”
【魯陽戈】 南朝梁·蕭紀:“想君愁日暮,應羨魯陽戈。”唐·李涉:“無因暫洎魯陽戈,白發兼愁日日多。”清·顧炎武:“未歸桃塞馬,終負魯陽戈。”清·秋瑾:“大江南北群相和,英雄爭挽魯陽戈。”
【魯陽德】 晉·郭璞:“愧無魯陽德,回日向三舍。”
【回天卻日】 宋·陳師道:“回天卻日有余力,小試席間留翰墨。”
【轉日回天】 唐·盧照鄰:“別有豪華稱將相,轉日回天不相讓。”
【揮戈退日】 宋·陸游:“意言揮戈可退日,身乃讀書方聚螢。”
【酣戰揮日】 唐·李商隱:“酣戰仍揮日,降妖亦斗霆。”
【魯戈回日】 清·丘逢甲:“魯戈回日難中天,潮生潮落穹碑前。”
【魯日回輪】 南朝梁·劉孝威:“秦云猶變色,魯日尚回輪。”
【魯陽揮戈】 宋·蘇轍:“魯陽揮長戈,日車果再斜。”
【麾日之戈】 清·潘耒:“麾日之戈射潮弩,半壁江山留宋土。”
【日輪駐霜戈】 唐·高適:“日輪駐霜戈,月魄懸雕弓。”
【日避揮戈勇】 宋·陸游:“日避揮戈勇,山齊積甲高。”
【長戈回白日】 清·歸莊:“難把長戈回白日,漫攜短句問青天。”
【揮戈回白日】 唐·王翰:“壯士揮戈回白日,單于濺血染朱輪。”
【劍舞轉頹陽】 唐·李白:“劍舞轉頹陽,當時日停曛。”
【挽日壯士戈】 清·黃景仁:“半生古意盡消磨,挽日空勞壯士戈。”
上一篇:詩詞典故《馬革裹尸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詩詞典故《魯連射書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