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研究·詩學研究·楚辭補注
楚辭注本。宋洪興祖撰。興祖(1090—1155)字慶善,丹陽(今屬江蘇)人,南宋初曾任秘書省正字、太常博士等職,后出知真州、饒州。因觸犯奸相秦檜,被貶昭州而卒。洪興祖博學多才,所著除《楚辭補注》十七卷,《楚辭考異》一卷外,還有《老莊本旨》、《周易通義》等。《楚辭補注》是為補王逸《章句》之不足而作,故名“補注”。據晁公武《郡齋讀書志》和陳振孫《直齋書錄解題》云,洪曾得歐陽修、蘇軾、孫覺、蘇頌等人的楚辭本子,互相參校,兼采眾說,所以能補王逸之不足。《補注》撰成之后,又得見姚廷輝的本子,因作《考異》一卷,單行于世。今《考異》一書已散入《楚辭補注》中的“補曰”之前。《補注》原有洪氏自序,已亡佚。其書體例,先列王注于前,然后補注于后。其最大貢獻在于廣征博引,考證精審,不但補足王逸《章句》之闕,而且糾正王注不少的疏誤。尤以保存六朝隋唐及宋人部分遺說,有助于人們了解歷代楚辭研究狀況。王逸《章句》征引典籍大多不標書名,《補注》則一一指明出處。王逸以后的各家楚辭注本,如郭璞《楚辭注》、徐邈《楚辭音》,今多亡逸,唯于《補注》的征引保留了只鱗片爪。《補注》于名物訓詁力求詳盡,并注意校勘和考證,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推崇它是楚辭注本中“特為善本”之作。該書缺點是過分拘泥于《楚辭章句》,名物訓詁方面偶有比附之弊。有清康熙汲古閣仿宋本十七卷;四部備要本、四部叢刊本等。常見者有中華書局1983年排印本,由今人白化文校點。
上一篇:詩詞研究·詩學研究·楚辭與神話
下一篇:詩詞研究·詩學研究·楚辭通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