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六州鑄錯
典源出處 宋 ·孫光憲 《北夢瑣言》卷十四:“中和中,魏博帥羅弘信,初為本軍步射小校,……累加至太尉,封臨淮王。弘信卒,子紹威繼之,與梁祖通歡結(jié)親,情分甚至。先是,本府有牙軍八千人,豐其衣糧,動要姑息,時人云:‘長安天子,魏府牙軍’主使頻遭斥逐,由此益驕。紹威不平,有意翦滅。因與汴人計會,詐令役夫肩籠內(nèi)藏器甲,揚(yáng)言汴帥葬羅氏之女。紹威密令人于兵仗庫斷弓弦共甲襻,夜會汴人,擐 (huan) 甲持戈,攻殺牙軍。牙軍覺之,排闥入庫,而弓甲無所施勇也。全營殺盡。仍破其家。人謂牙軍久盛,宜其死矣。紹威雖豁素心,而紀(jì)綱無有,漸為梁祖陵制,竭其帑(tang) 藏以奉之。忽患腳瘡,痛不可忍,意其牙軍為祟,乃謂親吏曰:‘聚六州四十三縣鐵,打一個錯不成也。’”《資治通鑒·唐昭宣帝天祐三年》亦載。
釋義用法 唐末魏博節(jié)度使羅紹威因本府八千牙軍 (衛(wèi)隊) 驕橫,挾制主帥,難以控制,而暗中聯(lián)絡(luò)朱全忠,引入朱金忠兵,里應(yīng)外合,將牙軍全部殺盡。朱全忠因而向羅紹威索要各種供應(yīng),等朱去后,羅氏蓄積為之一空,從此衰弱。羅紹威非常后悔,對別人說,用六州四十三縣的鐵,也打不了這么一個大錯 (銼刀,雙關(guān)語意指錯誤)。后用此典指錯誤、失誤,多指重大的。
用典形式
【鑄鐵】 清·丘逢甲:“布金與佛談三世,鑄鐵看人聚六州。”
【鑄錯】 宋·范成大:“拍手百年休鑄錯,蓋頭一把暫誅茅。”清 ·黃鷟來:“四十九城渾鑄錯,百千尋海隔微塵。”
【打大錯】 宋 ·陸游:“君思幾州鐵,打此一大錯。”
【鑄大錯】 宋·蘇軾:“不知幾州鐵,鑄此一大錯。”清·黃遵憲:“ 噫嘻六州鐵,誰實鑄大錯?”
【十州鑄鐵】 清·錢謙益:“十州鑄鐵人謀錯,萬物為銅大冶非。”
【九州猶錯】 清·符兆綸:“莽爐錘,鐵聚九州猶錯。”
【大錯驚心】 清·嚴(yán)復(fù):“大錯驚心鑄六州,土崩何日奠金甌。”
【六州鑄錯】 清·陳維崧:“底事六州都鑄錯,孤負(fù)陰陽爐冶?”清。黃遵憲:“六州誰鑄錯? 一慟失燕脂。”
【無鐵打錯】 宋·陸游:“歷思從來事,無鐵可打錯。”
【鐵鑄六州】 清·黃遵憲:“鐵鑄六州成大錯,衣香七市付沉灰。”
【鑄九州錯】 清·秋瑾:“傷心鐵鑄九州錯,棘手棋爭一著難。”
【鑄六州鐵】 清·丘逢甲:“樓船又屬今將軍,會須重鑄六州鐵。”
【一錯鑄六州】 清·王士禛:“一錯誰能鑄六州,藁砧無復(fù)望刀頭。”
【二十四州鐵】 元 ·耶律楚材:“問君此錯若為多,使盡二十四州鐵。”
【天下無此錯】 宋·陸游:“老病始悔嘆,天下無此錯。”
【鑄就相思錯】 宋·辛棄疾:“鑄就而今相思錯,料當(dāng)初費(fèi)盡人間鐵。”
【聚鐵奈錯何】 清·黃遵憲:“紛紛和戰(zhàn)都非策,聚鐵雖堅奈錯何。”
上一篇:詩詞典故《伶?zhèn)慀P律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詩詞典故《六鹢退飛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