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寄當歸
典源出處 《三國志·吳書·太史慈傳》:“曹公 (操) 聞其名,遺(wei) 慈書,以篋封之,發省無所道,而但貯當歸。”又同書《蜀書·姜維傳》注引孫盛《雜記》 曰:“初,姜維詣 (諸葛)亮,與母相失,復得母書,令求當歸。維曰:‘良田百頃,不在一畝,但有遠志,不在當歸也。’”
釋義用法 曹操寄太史慈書信,中間只放藥草當歸。姜維母親給姜維寫信,讓他求覓當歸。都是寓“應當歸來”之意。后用此典指希望回歸故鄉。”
用典形式
【問當歸】 清·丘逢甲:“回首大宛山上月,更無緘札問當歸。”
【寄當歸】 宋·辛棄疾:“山草舊曾呼遠志,故人今又寄當歸。”宋·陸游:“坐客笑談嘲遠志,故人書札寄當歸。”清·王士禛:“丈夫死知己,枉用寄當歸。”
【在日寄當歸】 清·黃遵憲:“殷勤看行篋,在日寄當歸。”
上一篇:詩詞典故《家徒四壁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詩詞典故《屐折圍棋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