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東光》簡介|介紹|概況
樂府詩篇名。《相和歌·相和曲》古辭。漢無名氏作。宋郭茂倩《樂府詩集》引《古今樂錄》說:“張永《元嘉技錄》云:‘《東光》舊但有弦無音,宋識造其聲歌。’”今人逯欽立說:“逯案,《技錄》云云,似此曲西晉前尚無歌辭,宋識始造新詩。應再考。”(《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·漢詩卷九》)余冠英《樂府詩選》說:“這詩反映從征南越軍人的悲怨之情。武帝征南越,當時臣民多不愿意,朝廷雖以關內侯的高爵來鼓勵,也激不起從軍的熱情。元鼎五年的大出兵,所征發(fā)的多半是罪犯。行軍所經多是南方卑濕之地,所謂‘瘴鄉(xiāng)’,如不是土著,沒有不以為苦的。這詩開頭說‘東方明’,‘蒼梧不明’,便是早晨瘴霧濃厚,不見太陽的光景。所以結尾又說‘早行多悲傷’。中間兩句是說盡管蒼梧有吃不盡的糧,對于諸軍是毫無用處的。因為蒼梧這么遠,道路這么艱難,誰知道能不能順利到達呢?強迫人民從事侵略戰(zhàn)爭,人民當然不會有戰(zhàn)斗的熱情。”此篇以漢武帝元鼎五年征討南越的戰(zhàn)爭為背景,通過描寫出征軍人路途的悲怨哀苦,反映了人民的厭戰(zhàn)情緒。作品主題鮮明,感情色彩濃郁,語言質樸凝煉,藝術感染力較強。
上一篇:《丘中有麻》簡析|導讀|概況|介紹
下一篇:《東山》簡析|導讀|概況|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