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意切題《意在詩外》原文|注釋|賞析|匯評
【依據】
意在詩外。(劉宏煦《唐詩真趣編》)
【詩例】
古碑
姚合
荒田一片石,文字滿青苔。
不是逢閑客,何人肯讀來?
【解析】
“意在詩外”,是指詩歌創作的立意主旨或詩歌的意蘊、意境,體現于詩歌的文辭或形象之外,是詩歌含蓄美的一種要求。意在詩外同“言外有情”相近,但“意”較之“情”所涵蓋的內容要寬泛得多,“情”側重指悲歡喜怒之類情感、情緒,而“意”則兼容“情志”,即抒情與言志,包含著詩文的立意及其體現的意蘊、意趣、意境等因素,其中帶有一定的理性認識的成分。意在詩外這種見解源于《周易》的 “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”,則“觀象玩辭”,“立象盡意”(《系辭上》),與唐代釋皎然的“假象見意”,“采奇于象外” (《詩評》) 的理論?!捌妗闭撸侵钙嬉猓嗉础罢鎶W之思”,就是詩中所要抒發的真切、深奧、新穎的意旨、意蘊。
姚合《古碑》短短20個字,平易淺顯,似無深奧費解之處。然而,詩人所要表達的意蘊、主旨,竟不是一下子便能明白地說出,似有某種文辭以外的深意在,而非詩歌的文辭與形象直觀顯示的內容:荒田里一片刻繪著文字的碑石,長滿青苔,過往行人,誰去留心這片碑石呢?妙在只有“閑客”才肯剝去青苔,認讀碑石上的文字。詩人攝取了這樣一件似乎不值一提的尋常瑣事,鄭重寫出,究竟要告訴(暗示)讀者一些什么意思呢?題曰 《古碑》,即古代碑表,是專指立于宮廟前,即宮殿與宗廟之前視日影的豎石,或樹于宮廟內,祭祀時國君拴馬的石樁。其它還有就是立于特定地域的紀功碑,或立于墓道口的神道碑。碑石多鐫刻有一定的文辭。首句點明 “片石”,即古碑的發現之地: “荒田”,暗示出 “片石”與“荒田”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系。次句寫明 “片石”的特征: 刻繪著 “文字”,又長滿“青苔”?!拔淖帧?,說明這“片石”非尋常石塊可比,必是古代先朝宮殿或宗廟碑石殘片;“青苔”,言此碑石廢棄時間久遠。這進一步加強了“片石”出現于“荒田”絕非偶然。據此古碑推測,此“荒田”往昔必為古代宮殿或宗廟之遺址廢墟。真正要證實這一點,唯有“片石”上的“文字”尚可透露出歷史變遷的某種殘存信息,揭開其中的秘密。但是,由于時代的淘汰,后世之人早已將古代宮廟遺跡忘得一干二凈,更何況世人皆為生存忙碌、奔波,農者男耕女織,賈者務商于肆,誰人去留意那棄于荒田的一片殘碑呢?所以詩人講: “不是逢閑客,何人肯讀來?”何謂“閑客”呢?必是不為生計奔波忙碌,頗有余閑者,或游賞山水,如謝靈運、柳宗元;或尋幽探奇,如蘇軾之尋訪石鐘山;或憑吊古跡,如李華之吊古戰場,堪稱此種“閑客”之佼佼。此詩之“閑客”,實際就是指作者自己。《拾得古硯》一詩講:“僻性愛古物,終歲求不獲。昨朝得古硯,黃河灘之側。念此黃河中,應有昔人宅。宅亦作流水,斯硯未變易?!奔仁恰伴e客”為作者自己的一證,又為“荒田”乃昔年古代宮廟之遺址廢墟作一補充。所謂 “閑客”,實為有心人。《鈷鉧潭西小丘記》所寫的“唐氏之棄地”,若非閑游山水的柳宗元發現并恢復了小丘之美,恐怕會永遠棄置永州?!稗r夫漁父過而陋之”,無人顧憐。這荒田 “片石”也如此,若非“閑客”性愛古物之慧目,怎能發現青苔覆蓋下的文字,探知“荒田”與“片石”的歷史信息,揭示“片石”某種不尋常的價值或意義呢?恐怕也會永遠棄置于荒田,無人顧憐。綜上所述,我們看《古碑》一詩并非抒發什么悲歡情感,而是表達了詩人的某種意念或認識:一是借“片石”歷史殘跡以吊古,流露了人世滄桑的遷逝感,悟解出時間的無情淘汰會將歷史遺跡與人的記憶沖刷得干干凈凈,大有《黍離》之思:“悠悠蒼天,此何人哉!”究竟是誰傾覆、毀滅它成這樣的呢!二是借“閑客”致慨,隱寓了棄置者被人發現其價值、意義極為艱難的深意,跟詩人“故人多得路,寂寞不相稱”(《武功縣閑居》)的體驗與感受頗為相合。據上可見,“意在詩外”,較之“言外有情”的修辭、表現方法,是更高層次的意蘊、意境表現于詩歌文辭與形象之外的審美韻味與藝術手法。高適的“九月桑葉盡,寒風鳴樹枝”(《宋中十首》),蔣春甫評為“荒涼在言外”;李白《烏夜啼》被評為“意景悠然言外”。其他如王維《鳥鳴澗》、杜甫《八陣圖》、王之渙《登鸛雀樓》、李商隱《登樂游原》及宋代蘇軾《題西林壁》諸詩,便是這類詩作的精品。
上一篇:唐詩藝術技巧·立意切題《層層生發》原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唐詩藝術技巧·立意切題《句句相生》原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