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意切題《層次精密》原文|注釋|賞析|匯評
【依據】
須看層次精密,又須看夾景夾敘,有聲有采。(浦起龍《讀杜心解》)
【詩例】
后出塞五首 (其二)
朝進東門營,暮上河陽橋。
落日照大旗,馬鳴風蕭蕭。
平沙列萬幕,部伍各見招。
中天懸明月,令嚴夜寂寥。
悲笳數聲動,壯士慘不驕。
借問大將誰?恐是霍嫖姚。
【解析】
《后出塞》五首,杜甫寫于天寶十四載(755年)安史之亂發生前后。當時安祿山反心方熾,他先在東都洛陽一帶招募新兵,然后結隊開赴薊北。這里選用的是組詩的第二首,描寫新入伍士兵在行軍扎營時的情景和感受。
詩是按事情發生的時間先后來寫的。早晨剛跨進洛陽東門的營壘,日暮時就隨部隊開拔到了黃河邊上的河陽橋(在今河南孟縣)。詩一開頭,就帶來一種戎馬倥傯、軍情緊急的特殊氣氛。這時,落日的斜輝正照射著軍中飄揚的帥旗,戰馬在秋風中蕭蕭嘶鳴,越發顯出場面的悲壯蕭瑟。在河岸平坦開闊的沙灘上扎營,萬千座帳幕一字兒排開,那么整齊肅穆,望不到盡頭。到了宿營的時候,那些部伍中的小首領各自招集屬下的士兵訓話,用軍紀約束他們的行動。夜深了,千軍萬馬都沉寂下來,只剩下一輪明月,孤零零地懸在天心。軍令森嚴,夜空凝結成一片死寂,偶爾傳來幾聲悲笳,使還沒入睡的兵士的心頭,蒙上了一層凄寒,剛從軍時那種驕傲的神情一下子消失殆盡。詩的最后借問答作結。一個兵士在枕邊輕輕地問自己的同伴:那位帶領我們行軍的大將是誰啊,能夠讓全軍不怒而畏?同伴將聲音壓得更低:噓!恐怕是像西漢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樣的大將軍吧?低聲耳語,更制造出軍中戒備神秘的氣氛,使人物場景格外逼真。
從上面的描述來看,本詩敘寫的藝術特征,正如浦起龍所說:“層次精密”、“夾景夾敘,有聲有采”。層次的精密,當是指暮夜的情景展開說的,因為從朝至暮的整個白天,不是全詩描寫的重點,它只是作為行軍的過程一筆帶過,是屬于虛寫。詩人把描寫的側重點放在由暮色蒼茫到夜深人靜的上半夜,精密地展示了時間的推移、景色的變化和戰士心態的遞進深化,這屬于突出主題所需要的實寫。“落日”二句緊承“暮上”,最能見出層次的精密,既大筆涂抹河陽橋邊的悲壯氛圍,也點染出戰士剛踏上征途就醞釀著的蕭瑟心態。這里,詩人化用了 《詩經·小雅·車攻》 中的“蕭蕭馬鳴,悠悠旆旌。徒御不驚……有聞無聲”。“落日照大旗”比“悠悠旆旌”減少了一份從容,增添了幾多悲壯。“馬鳴風蕭蕭”比《詩經》多了一個“風”字,頓使風嘯馬嘶之聲,一時并起,給人以 “出藍”之感。再往下,“中天懸明月”,月色如水,自然是到了夜半,也可見描寫層次的精密。最后以兵士靜夜的低聲問答作結,饒有宿營的真實情趣。總之,全詩夾景夾敘,和諧生動,層次井然,有聲有采,是一首簡練的行軍詩。
上一篇:唐詩藝術技巧·立意切題《判別深淺》原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唐詩藝術技巧·立意切題《層層說入》原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