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反相成《跌宕奇古》原文|注釋|賞析|匯評
【依據(jù)】
杜子美《漫興》諸絕句,有古《竹枝》意,跌宕奇古,超出詩人蹊徑。韓退之亦有之。(李東陽《麓堂詩話》)
【詩例】
絕句漫興九首 (其二)
手種桃李非無主,野老墻低還是家。
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(shù)枝花。
【解析】
“跌宕奇古”是指詩歌倜儻不群,不拘于固有的格律,融古體于近體之中,使詩歌氣格高古,脫卻常調(diào)。劉熙載《藝概·詩概》云: “少陵深于古體,運古于律,所以開闔變化,施無不宜。”這句話可以說是跌宕奇古的最好詮釋。
唐絕句本自近體詩,受格律約束,而與古體詩無直接干系。然而杜甫絕句卻獨辟蹊徑,把絕句與古體詩直接聯(lián)系起來。杜甫絕句《漫興》九首,寫于他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。詩人深受“巴渝曲”竹枝詞的影響。有詩為證: “萬里巴渝曲,三年實飽聞。” (《暮春題瀼西新草屋五首》之二)“竹枝歌未好,畫舸莫遲回。”(《奉寄李十五文嶷二首》)李東陽所說的:“杜子美《漫興》諸絕句,有古《竹枝》意,跌宕奇古,超出詩人蹊徑。”不僅道出了杜絕的出處,更道出了杜絕的妙處。其表現(xiàn)之一便是在篇章上,杜絕聯(lián)篇多,單篇少。《漫興》共有絕句九首,由春而夏,首尾銜接,一氣貫珠。這種聯(lián)篇形式就與《竹枝詞》有關。劉禹錫作《竹枝詞九首》也是聯(lián)篇。其序引云:“里中兒聯(lián)歌竹枝,吹短笛,擊鼓以赴節(jié)。歌者揚袂雎舞,以曲多為賢。”可見《竹枝詞》原本便是聯(lián)歌的,且以多為賢。杜絕跌宕奇古的表現(xiàn)之二,是隨手拈來,即景遣興。《漫興》題為“漫興”,即是偶然興來,隨手而就的意思。王嗣奭《杜臆》說: “興之所到,率然而成,故《漫興》,亦《竹枝》樂府之變體。”《竹枝詞》作為民歌,多觸物興感,往往寫眼前景,以眼前景作比。如“山桃紅花滿上頭,蜀江春水拍山流。花紅易衰似郎意,水流無限似儂愁。” (劉禹錫《竹枝詞》) 以“花紅”、“水流”之眼前景作比。《漫興》九首便皆是即景遣興的。如“手種桃李非無主”一絕,便是因夜來春風吹折數(shù)枝花而作。不過杜甫所遣之興,雖多清真疏遠之逸趣,但也寓有抑塞激宕之情。比竹枝樂府又進了一層。仇兆鰲《杜少陵集詳注》評“手種桃李”一絕云: “桃李有主,且近家園,而春風忽然吹折,似乎造物亦欺人者,惜桃李,正自惜羈旅也。”跌宕奇古表現(xiàn)之三,是杜絕打破了律絕之律,多用拗體。《竹枝詞》雖用七言絕句形式,但不講究平仄粘綴,往往用拗體,不用絕句正格,如劉禹錫之《竹枝詞》然。《漫興》絕句也是用的拗體,打破了格律詩的格律常規(guī)。如“手種桃李非無主,野老墻低還是家。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(shù)枝花”。此詩應為平起絕句,但第一句第二字卻用了仄聲,第二句第五字應仄而平,第三句第六字也就應仄而平,構成了三句皆拗,不同常調(diào)。杜甫是“晚節(jié)漸于詩律細”的詩圣,其用拗體,當是一種有意識的嘗試,希望打破格律的束縛。不惟律絕如此,其律詩亦有這種嘗試。他所作的 ‘吳體’七律,便是一種非古非律,亦古亦律,全篇皆拗,不合律詩調(diào)聲法度的七言詩。李重華《貞一齋詩說》是有見地的: “七絕乃唐人樂章,工者最多。……杜老七絕,欲與諸子分道揚鑣,故爾別徑。獨其情懷,最得詩人雅趣。”此外,跌宕奇古還表現(xiàn)在杜絕遣詞造句的通俗生動,充滿生活情趣。如同《竹枝詞》那樣清新可喜。在賦比興的方法上,則賦筆為多,鋪陳其事。
上一篇:唐詩藝術技巧·相反相成《奇氣橫溢》原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唐詩藝術技巧·相反相成《變化奇幻》原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