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辭用韻《當句對》原文|注釋|賞析|匯評
【依據(jù)】
有就句對,又曰當句有對。如少陵“小院回廊春寂寂,浴鳧飛鷺晚悠悠。”李嘉祐 “孤云獨鳥川光暮,萬井千山海氣秋”是也。前輩于文亦多此體,如王勃“龍光射斗牛之墟,徐孺下陳蕃之榻”,乃就句對也。(嚴羽《滄浪詩話·詩體》)
【詩例】
同皇甫冉登重玄閣
李嘉祐
高閣朱欄不厭游,蒹葭白水繞長洲。
孤云獨鳥川光暮,萬井千山海色秋。
清梵林中人轉(zhuǎn)靜,夕陽城上角偏愁。
誰堪遠作秦吳別,離恨歸心雙淚流。
【解析】
所謂“當句對”,又稱就句對,或本句自對,乃對仗之一種。前人詩文中“于一句之中自成對偶,謂之當句對。”(洪邁《容齋續(xù)筆》卷三)如上引《滄浪詩話》中提到的杜甫“小院回廊”兩句即是。這兩句本即互為對仗,此外,每一句中又 自為對偶,即 “小院”與 “回廊”相對。“浴鳧”與“飛鷺”又自相為對,也即所謂的當句對。李嘉祐此詩的三、四兩句亦同上例。兩句既前后對仗,又每句各自有對。“孤云”對 “獨鳥”,“萬井”對“千山”,對得十分工整穩(wěn)當。其實此詩“高閣朱欄不厭游,蒹葭白水繞長洲”二句亦為當句對,而尤以 “高閣”對“朱樓”為工。
當句對這一藝術(shù)技巧的作用,就上舉例子看已是很明顯的。本來前后兩句已是對仗關(guān)系,使詩歌(或文)在形式上已具有工整對稱之美,而且音節(jié)整齊,讀來更有抑揚頓挫之致。而當句對的采用,使上述優(yōu)點發(fā)揮得更充分,更精美。除此之外,當句對還具有其他的功用。以李嘉祐此詩來說,前兩句描摹重玄閣之華美及周圍江流一帶景致之怡人。因此高閣與朱欄,蒹葭與白水之相對,不僅在短短的句子中使景物迭現(xiàn),具有勝景紛呈之美,而且也起了渲染加強的作用,使所要表現(xiàn)的景物或氛圍顯得更集中、突出、濃烈。高閣而朱欄,蒹葭復(fù)白水,層層渲染加強,使景物更美不勝收,從而表現(xiàn)出詩人“不厭游”之情。而“孤云獨鳥”、“萬井千山”之作用亦復(fù)如是,只是所要表現(xiàn)的景致情感有所不同而已,蓋這兩句乃欲極力烘染出詩人遠別家園,羈旅他鄉(xiāng)之孤獨索寞意緒。以此,不但以孤云之飄蕩不定作比,又以獨鳥孤飛為喻,更見其凄惶孤單;而萬井兼千山,不僅用以表明離家之遼遠,而且更見“海色秋”之籠罩廣漠天地,也就是這種秋之蕭索,秋之悲愁意緒乃迷漫于萬水千山間,感染主宰著詩人一顆為 “離恨”而“雙淚流”的 “歸心”。當然,當句對的作用不僅如此,有時它還能更有利于表現(xiàn)對比關(guān)系,以見兩者之不同或前后變化之巨大。如杜甫《白帝》詩之“高江急峽雷霆斗,古木蒼藤日月昏。戎馬不如歸馬逸,千家今有百家存。”這四句乃寫“江流助以雨勢,故聲若雷霆之斗。樹木蔽以陰云,故昏霾日月之光。此陰慘之象也。戎馬之后,百家僅存,戶口銷于兵賦,此為崔旰之亂而發(fā)歟?”(仇兆鰲《杜詩詳注》)可見前兩句之當句對,其作用類似上述李嘉祐詩所具者,而后兩句則起到對比的作用。故仇兆鰲引《杜臆》謂“戎馬,指作亂者。不如歸馬逸,笑其勞而無益”。“千家今有百家存”,以“千家”指亂前,“百家”寫亂后,句中前后對比,以見民人傷亡流離,戎馬兵亂之慘烈。
前所舉數(shù)詩是部分句中采用當句對的例子,但也有幾乎全詩皆運用當句對者,如白居易的《寄韜光禪師》:“一山門作兩山門,兩寺原從一寺分。東澗水流西澗水,南山云起北山云。前臺花發(fā)后臺見,上界鐘聲下界聞。遙想吾師行道處,天香桂子落紛紛。”這首詩絕大部分詩句均各自成對,而且上面我們所看到的當句對均是兩字相對偶,而此詩既有兩字相對者,亦有前后三字相對的,如“一山門”之對“兩山門”等。當然,像白居易這首詩的例子是少見的。
上一篇:唐詩藝術(shù)技巧·修辭用韻《隔對法》原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唐詩藝術(shù)技巧·修辭用韻《流水對》原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