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游《冬夜聞角聲》
裊裊清笳入雪云,白頭老守臥中軍。
自憐到死懷遺恨,不向居延塞外聞。
【注釋】
(1)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),作者時年六十三歲,時任權知嚴州軍(今浙江建德東北)州事。角聲:軍中號角聲。絕句共二首,此選第一首。
(2)裊裊:形容聲音纏纏綿綿、延續不斷。清笳:指清脆激烈的胡笳聲。笳:本是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類似笛子的一種樂器,故稱胡笳。也可在軍中用作號角。入雪云:穿越直入飄雪的高高云空。
(3)白頭老守:作者自指。守:太守,是漢代州郡的最高長官。宋代知州相當于漢代太守,故如是借稱呼。
(4)自憐:自傷、自悲。
(5)不向:不能。居延塞:又名遮虜障,西漢太初三年(公元前102),路博德筑置,用以防范匈奴侵入河西,故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,是西漢著名邊塞。此處代指邊塞。
【賞析心得】
陸游被罷官后,在山陰老家呆了六個年頭,半耕半讀,過著田園式生活。孝宗淳熙十三年(1186)春天,朝廷又起用陸游,這時他已白發蒼蒼,六十三歲了。他來到臨安,宋孝宗在延和殿特地召見了他?;实勐犚娝?ldquo;老調重彈”,提出要振作士氣,反對投降妥協,不合自己心意,結果是雙方都大失所望。孝宗只好說,嚴州這個地方,山水秀麗,空閑時可以寫詩自樂。便打發他到嚴州(今浙江建德)權知軍州事。陸游本以為可上前方抗金殺敵,哪知道,是到后方游山玩水,寫詩自樂。當年七月,他只有無奈上任,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。但他內心深處還是念念不忘:即使白發蒼顏、也要上馬橫戈,馳騁疆場,抗金殺敵。當年冬夜,當他聽到號角笳聲,不禁揮筆寫下這首絕句。
“裊裊清笳入雪云,白頭老守臥中軍。”寒冬天空,彤云密布,大雪紛飛,冬夜號角軍中吹響,清脆激越的胡笳聲直上云霄,在漫天雪云中裊裊飄揚。而我這位白發老太守,還睡在軍營指揮部中尚未起床(在這遠離抗金前線的后方,即使起床,又能做什么)。“自憐到死懷遺恨,不向居延塞外聞。”被軍中號角吹醒的作者,感慨萬端,一生渴望從軍,“上馬擊狂胡”,可偏偏被派到遠離前線的嚴州來當官,白發蒼顏,年過花甲,恐怕自己要遺憾終生,從此再沒有投身邊塞,殺敵報國的機會了。號角響,作者想,前者響錯了地方,后者聽錯了地方。如果這清笳激越的號角聲響徹北方邊塞雪云,而作者又在居延塞上投戎殺敵,正在實現平生抗金復國的愿望,那該是多么快慰人心的事啊!可是,極具諷刺意味的是,如今卻是老邁太守,在遠離前方的嚴州,聽到冬夜角聲,百感交集。這首絕句,表達的既有報國無門的遺恨和無奈,更有對不讓報國殺敵者的抱怨和悲憤。仔細一想,恐怕其中還有朝廷主和投降派的精心安排和煞費苦心。你不是白發蒼蒼、天天寫詩、聲聲喊著要上前線抗金殺敵嗎?現在就派你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做官,讓你吟月賞景,這么大年紀了,看你能折騰多久!陸游是否看穿了這一點,不得而知。但在嚴州三年任期將滿時,由于他覺得既不能為收復失地出力,又感到官場空虛乏味,加之年老多病,于是便告老還鄉了。
上一篇:陸游《冬夜讀書示子聿》原文翻譯、注釋及賞析
下一篇:鄭谷《讀李白集》原文翻譯、注釋及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