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窮惟益老(2),春至卻辭家(3)。
可惜庭前樹,無人也作花(4)。
【注釋】
(1)開元八年(720)正月,蘇颋罷相,任禮部尚書,不久,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、劍南道按察使。此詩便作于赴川前夕,題于住宅小園壁上。
(2)歲窮:一年將盡。益老:增加了一歲。
(3)春至:春天來臨。作者離京赴川是正月,故稱。
(4)作花:開花。
【賞析心得】
這首小詩,寫于上首《汾上驚秋》之后,所以作者對暮年失意,老大離家,已經不“驚”了。但是,臨走之際,傷感還是免不了的。
“歲窮惟益老,春至卻辭家。”一年結束,自己又老了一歲,屈指一算,正好五十,是知天命之年了,眼看春天已經來到,卻要辭家遠行,貶官赴任,失意懊惱卻又無可奈何!“可惜庭前樹,無人也作花。”正當作者滿懷深情地告別自己的陋居小院(詩人平生樸素簡居)時,卻發現庭樹無情,春意盎然,繁花似錦,照開不誤。
這首小詩,構思新穎,借花木無情,反襯離人的多情和難舍之情。后來名詩人岑參詩句“庭樹不知人去盡,春來還發舊時花”,便是沿用了這個構思方式。
上一篇:李白《九日龍山飲》原文翻譯、注釋及賞析
下一篇:杜甫《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》原文翻譯、注釋及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