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稠花亂芯裹江濱(2),
行步欹危實怕春(3)。
詩酒尚堪驅使在(4),
未須料理白頭人(5)。
【注釋】
(1)《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》作于肅宗上元二年(761)。這時,杜甫在成都新居“浣花草堂”過著暫時安定的生活。現選其中第二、五、六首,以反映作者此時的喜悅之情。
(2)稠:密。芯:花心。裹:包扎。
(3)欹:傾斜、歪。欹危:傾斜歪倒,形容老年人步履艱難,行走欲倒的危狀。
(4)驅使:驅遣使用。在:此處作“得”解。
(5)料理:照料、照顧。
【賞析心得】
這首小詩,用反話寫出了詩人惜春不服老的樂觀積極心態。“稠花亂芯裹江濱”,點出了江濱兩岸百花綻放,稠花亂芯,簡直把江邊都包扎起來了。“行步欹危實怕春”,作者前往觀賞,欲醉欲癡,目不暇接、為之傾倒。這并非因年老行步欹危,實在是害怕春光太濃的緣故啊!你們不必擔心,我還遠沒有老呢。吟詩飲酒,均堪驅使,樣樣不差,我雖白頭,無須照料。詩人精神矍鑠,擺出了一副不服老的姿態。
(二)
黃師塔前江水東(1),春光懶困倚微風(2)。
桃花一簇開無主(3),可愛深紅愛淺紅(4)?
【注釋】
(1)黃師塔:和尚葬處,這位僧人俗姓黃,葬于塔中,故稱“黃師塔”。
(2)“春光”句:作者將“春光”擬人化,說其懶困了,斜倚微風,稍事休息。春光、微風俱非實物,不可能“倚”,卻偏說“倚”,這是詩人詞意表達微妙之處。
(3)一簇:一叢。
(4)“可愛”句:這叢桃花鮮艷可愛,你是愛深紅的還是淺紅的呢?
【賞析心得】
這首小詩,是寫詩人在大好春光中信步漫游,來至江水之東的黃師塔前。“黃師塔前江水東,春光懶困倚微風。”春陽融融,熏得人醉,懶困之中,春光倚著微風,詩人倚著黃師塔,駐足休息,盡情欣賞,原來前面“桃花一簇開無主”,在這叢深淺不一、鮮艷奪目的桃花面前,是愛深紅的還是淺紅的呢?多情的詩人不知所措,無法回答。這千年一問,引發后人爭執不休,有的說,深紅的好,深紅桃花脈脈多情;有的說,淺紅的好,淺紅桃花相映成趣。當然,也有的說,深紅、淺紅俱佳,各有特色,難分高低。
(三)
黃四娘家花滿蹊(1),千朵萬朵壓枝低(2)。
留連戲蝶時時舞(3),自在嬌鶯恰恰啼(4)。
【注釋】
(1)黃四娘:無考,清浦起龍著《讀杜心解》注為:“自是妓人,用‘戲蝶’、‘嬌鶯’恰合。”蹊:徑、小路。
(2)“千朵”句:這句是說,成千上萬朵鮮花把花枝都壓彎了。
(3)留連:飛去又飛來,留戀不舍,不忍離開。
(4)自在:自由自在。恰恰:形容鶯音嬌啼和諧。
【賞析心得】
這首詩,描寫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情景。“黃四娘家花滿蹊,千朵萬朵壓枝低。”黃四娘家鮮花簇擁,幾乎把路都堵住了,成千上萬,朵朵綻放,把枝條都壓彎了。“留連戲蝶時時舞,自在嬌鶯恰恰啼。”彩蝶戲花留連不舍,時時飛舞,嬌鶯自由自在,盡情啼唱,美妙和諧。百花繽紛,春光爛漫,詩人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中,細細體味,仍不免讓人微微覺察到,詩人“獨步”的孤寂和苦澀。
上一篇:蘇颋《將赴益州題小園壁》原文翻譯、注釋及賞析
下一篇:杜甫《江南逢李龜年》原文翻譯、注釋及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