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原文〕
碩鼠碩鼠,
無食我黍!(魯無作毋。)
三歲貫女,(魯貫作宦。)
莫我肯顧。
逝將去女,(韓女作汝。)
適彼樂土?
樂土樂土,(韓作適彼樂土,
爰得我所?不作樂土樂土。)
(鼠、黍、女、顧、土、所,魚部。)
碩鼠碩鼠,
無食我麥!
三歲貫女,
莫我肯德。
逝將去女,(韓女作汝。)
適彼樂國?
樂國樂國,(韓作適彼樂國,
爰得我直?不作樂國樂國。)
(麥、德、國、直,之部。鼠、女,魚部。)
碩鼠碩鼠,
無食我苗!
三歲貫女,(韓女作汝。)
莫我肯勞。
逝將去女,
適彼樂郊?
樂郊樂郊,
誰之永號?
(苗、勞、郊、號,宵部。鼠、女,魚部)
〔譯文〕
大老鼠呀大老鼠,不要吃我種的黍!多年來辛辛苦苦養活你,可我的生活卻無人管。發誓從此離開你,尋找那理想的樂土。樂土啊樂土,才是我安居樂業的好地方!
大老鼠呀大老鼠,不要吃我的大麥粒!多年來辛辛苦苦養活你,我拼死拼活有誰感激過?發誓從此離開你,尋找那理想的樂國。樂國啊樂國,勞動所得歸我自己!
大老鼠呀大老鼠,不要吃我種的苗!多年來辛辛苦苦養活你,流血流汗誰曾慰勞過?發誓從此離開你,尋找那理想的樂郊。樂郊啊樂郊,還不是徒勞呼號!
〔評介〕
《碩鼠》三章,章八句。關于這首詩的主旨,《詩序》說:“碩鼠,刺重斂也。國人刺其君重斂,蠶食于民,不修其政,貪而畏人,若大鼠也。”這種解說大體不錯。《魯詩》和《齊詩》又能明確地從社會性質、賦稅制度等方面分析,更揭示出具有根本性質的問題。《魯詩》說:“履畝稅而《碩鼠》作。”(王符《潛夫論·班祿篇》)《齊詩》云:“周之末涂,德惠塞而耆欲眾,君奢侈而上求多,民困于下,怠于公事,是以有履畝之稅,《碩鼠》之詩是也。”(桓寬《鹽鐵論·取下篇》),這比《詩序》說的比較明確些。朱熹《詩集傳》說本詩是“民困于貪殘之政,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。”這話都是有道理的。余冠英先生也是這樣認為:“這篇詩表現農民對統治者沉重剝削的怨恨與控訴……農民年年為剝削者勞動,得不到他們絲毫的恩惠,只得遠尋‘樂土’,另覓生路。所謂‘樂土’在當時只是空想罷了。”(《詩經選》)
這是一首最古的也是最好的農民反對重租重稅剝削的詩。它比《伐檀》又進了一層,不僅對統治階級進行揭露和冷嘲熱諷,而且還表現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開頭兩句語調急促而充滿了怨怒的感情。詩中把剝削階級比作偷食勞動果實的大老鼠,活畫出了統治階級的可憎可鄙的貪婪嘴臉,揭露了他們的兇殘本性。“無食我黍”,語氣輕蔑、嚴峻,強烈地表達了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極端鄙視、切齒痛恨的厭惡感情。這是對奴隸主的警告而不是祈求。三、四兩句,指出了“無食我黍”的原因。年年歲歲,奴隸們辛勤地勞動把奴隸主喂足,而統治者對奴隸的死活,卻絲毫不顧。奴隸們對這種時間長、程度深的剝削和迫害,實在忍無可忍,所以他們終于發出了“逝將去女”的決絕誓言。五、六兩句就是寫奴隸們決心擺脫這樣的壓迫和剝削,去尋求那個“樂土”社會。奴隸主敲骨吸髓,肆無忌憚地攫取,必然會激起奴隸們的憤怒和不滿,一個“逝”字,表現出奴隸們與之決裂的堅強意志。這可以理解為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一種反抗的方式。奴隸們發誓離開兇殘的剝削者,到什么地方去呢?最后兩句說明,他們要到那沒有剝削、沒有壓迫的地方去。“樂土”是奴隸們向往的理想境界。在存在著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社會里,是不可能出現的。
這首詩也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。后兩章的內容也是與第一章基本相同,也只是改了幾個字。不過通過反復吟唱,擴大和深化了第一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。“我麥”、“我苗”照應“我黍”,說明大老鼠無所不食,無所不貪,甚至連剛出土的“苗”也不放過。“莫我肯德”、“莫我肯勞”,緊接“莫我肯顧”,把奴隸主忘恩負義的豺狼本性和盤托出來了。“爰得我直”具體說明“我所”是一個勞動者可以得到合理報酬的理想社會;“誰之永號”是“爰得我直”的自然結果,又是“爰得我所”的理想所在。全詩反映了奴隸們對奴隸主強烈的憤恨情緒。
朱熹《詩集傳》說:“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也。”詩中使用了十分精當貼切的比喻,它用令人憎惡的偷食的老鼠比喻貪得無厭的統治者。本詩是兩千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一篇血和淚的控告。
本詩和《伐檀》結構相似,都分三章,每首詩的第二、第三章都與第一章句數相同,句式相同。也都采用了重章疊句,反復詠嘆的手法。本詩是把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交錯使用的。如一章在重章疊唱中又運用了重復的詞句,這里的重復是把上句末兩個字在下句重復疊用。像這樣的重復可以稱為疊句的變式。這不僅增強了詩的形象性,而且加強了語氣的音樂性。
上一篇:《破斧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竹竿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