習習谷風①,習習和暢的東風,
維風及雨。是風和雨一道。
將恐將懼②,又恐又懼的時候,
維予與女③。是我和你相好。
將安將樂,又安又樂的時候,
女轉棄予④!你反丟棄我了!
習習谷風,習習和暢的東風,
維風及頹⑤。是風和龍卷風一起。
將恐將懼,又恐又懼的時候,
寘予于懷。把我放在懷里。
將安將樂,又安又樂的時候,
棄予如遺!丟我好像忘記!
習習谷風,習習和暢的東風,
維山崔嵬⑥。是吹在山頂崔巍。
無草不死,沒有些草不死,
無木不萎。沒有些樹不萎。
忘我大德,忘記了我的大德,
思我小怨!只念著我的小怨!
(采用陳子展譯詩)
[注釋]①習習:溫暖、和舒。一說為大風聲。②將:且。③女:汝。④轉:反而。⑤頹:龍卷風。⑥崔嵬:山巔。一說為山高峻的樣子。
[賞析]這是一首怨刺詩。關于它的主旨,《詩序》說是“刺幽王也。天下俗薄,朋友道絕焉”,這是可取的。細觀詩意,見出詩人所抒發的正是朋友相棄相怨之情,它從一個特定的角度,暴露了當時社會風俗的澆薄和世態的炎涼。
全詩共三章。首章以“習習谷風,維風及雨”起興,用風雨的相互感應來比喻朋友的相互依靠。谷風,東風之謂也。東風化雨,滋養萬物;朋友之情,潤澤心靈,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:“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世界而進入和風細雨的春天,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。”(培根《隨筆·論友誼》)友誼對于人生是如此重要,所以當那位朋友遭受厄運、又恐又懼之時,詩人和他風雨同舟,相濡以沫,幫他渡過了難關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他在步入安樂之地以后,竟然拋棄了患難之交!面對著不幸的命運,詩人在此章中抒寫了內心深處的驚異和痛苦之情。
二章意同首章,但在描寫上更具形象性,內容較前深刻,情感也更為豐富了。首二句仍為興句,以谷風和龍卷風相扶而上來比喻朋友之間的相率而成。看來那位朋友是很懂得這一點的,處境惡劣、惶恐不安時,他“寘(置)予于懷”,親密無間;而一旦擺脫困境、地位顯達,便一反常態,“棄予如遺”了!如果說,上章寫了彼此對待朋友態度的不同,那么這章就寫了那個人對待自己前后態度的變化。“寘予于懷”,惟恐照應不周,不斷給兩人關系加溫,可謂形容小人之情如畫;“棄予如遺”,把自己利用過后加以拋棄,很快就忘掉了過去對他的種種幫助,堪稱勢利場中特有的遺忘心理的揭示。兩相對照,便使人看盡了世態炎涼,而詩人從中所體驗到的,則不僅是極大的痛苦,而且還有著不盡的怨恨了。
以上兩章,詩人譴責了那個朋友忘恩負義的行徑,接下來第三章,便很自然地點出其病根所在。在前四句中,詩人意味深長地說:和順的谷風所吹拂的范圍甚廣,不僅平原沃野上的草木受其滋養,就連高山之巔的草木也受其恩惠;然而自然界春生秋落,它們最終是難免枝枯葉萎的。詩人意在比喻朋友相互幫助,本是無微不至,情深意長的,君子交友之道,就不應以一眚掩大德;但無奈勢利小人總是“忘我大德,思我小怨”,這正是權勢場的通例,恰似枝枯葉萎是自然界的規律一樣。眾所周知,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如果自己的日常言行都被計較,而為人處世的大節卻被忘記,那么人與人之間還有什么友誼可言?如果生活之中抽去了友誼,那豈不是讓人置身于一片精神的沙漠中么?讀到這里,我們已分明感受到了詩人的那種凄楚萬分的心情。
此篇出自《小雅》。《詩經》中還有一篇同題之作,那是《邶風》中的一首棄婦詩。這兩首詩的主人公,都以充滿感情的筆調,哀嘆著被拋棄的不幸命運,揭露了那種昔同乎苦、今棄乎樂的卑劣靈魂,有著極為相似之處。倘若細論,則亦可見出若干差異,比如:此詩純為抒情,彼詩雜有敘事;此詩表現了痛苦、怨恨、凄楚之情,彼詩除此之外尚有纏綿之思;此詩謀篇,明晰而緊湊,彼詩布局,瑣細而完整;此詩遣詞,言簡而意賅,彼詩造句,繁富而精當等等。兩相比較,拈出異同,更可以見出各自的特點。
上一篇:《谷風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車鄰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