蓼彼蕭斯①,香蒿青青高又長,
零露湑兮②。露珠串串映日亮。
既見君子③,今日得見周天子,
我心寫兮④。傾吐心曲多歡暢。
燕笑語兮⑤,宴飲又談笑,
是以有譽處兮⑥!君臣喜洋洋!
蓼彼蕭斯,香蒿青青高又長,
零露瀼瀼⑦。露水泱泱閃銀光。
既見君子,今日得見周天子,
為龍為光⑧。恩寵優渥增榮光。
其德不爽⑨,精誠又專一,
壽考不忘⑩!萬壽永無疆!
蓼彼蕭斯,香蒿青青長又高,
零露泥泥(11)。甘露滋潤真美好。
既見君子,今日得見周天子,
孔燕豈弟(12)。安詳平易樂陶陶。
宜兄宜弟(13),手足情誼深,
令德壽豈(14)!德美又壽考!
蓼彼蕭斯,香蒿青青郁蔥蘢,
零露濃濃。天降甘露重又濃。
既見君子,今日得見周天子,
鞗革沖沖(15),馬轡金飾搖沖沖,
和鸞雝雝(16)。鸞鈴和鳴聲噰噰。
萬福攸同(17)!萬福同歸我主公!
[注釋]①蓼(lu):長大的樣了。蕭:艾蒿,菊科香草,可供祭祀。②零:落。湑(xu):露水盛多的樣子。③君子:指周天子。④寫:宣泄。《鄭箋》:“我心寫者,舒其情意,無留恨也。”⑤燕:燕饗。⑥譽:通“豫”,歡樂。處:安。⑦瀼(rang)瀼:露盛的樣子。⑧龍:古“寵”字,恩寵。⑨其德:指周天子對諸侯的恩德。爽:差。⑩不忘:猶“不已”。(11)泥泥:露濕的樣子。(12)孔燕:非常安詳。豈弟:同“愷悌”,和樂平易。(13)宜:融洽。(14)壽豈:同“壽愷”,長壽快樂。(15)鞗(tiao):當做“鋚”,金制馬勒的飾物。革:“勒”的借字,馬絡頭。沖沖:鋚下垂的樣子。(16)和鸞:車鈴。在車軾上的叫“和”,在鑣(馬嚼子)上的叫“鸞”。雝雝:《齊詩》作“噰噰”,鳴聲和諧。(17)攸:所。同:歸聚。
[賞析]《蓼蕭》是周王朝宴享諸侯時的樂歌。西周初年,周公輔佐成王,興禮樂,致太平,國勢大盛,四海歸心。遠國之君來朝受宴,因作《蓼蕭》以頌美周王的恩澤,并表達其歸附之誠《詩序》說:“《蓼蕭》,澤及四海也。”細味詩意,《詩序》是說得不錯的。
本詩凡四章,章六句。每章發端均以“蓼蕭”“零露”興起,但興中含有比意。蕭為香草,可供祭祀之用,諸侯則有入朝助祭之禮,故蓼蕭暗指來朝的遠國之君;而甘露普降,養育萬物,隱喻周天子的恩澤遍及四海。這樣的興句屬于“興而比”的類型。詩中所稱的“君子”系指周王,“我”則是諸侯自我,本詩正是假托“我”的口吻寫成的。首章寫“我”見到君子,傾吐向慕歸附之誠,宴享笑談,極其歡樂。二章寫“我”見到天子,蒙受寵榮,因贊其道德高崇,祝其壽考無疆。三章寫君子胸懷寬闊,平易安詳,坦誠地以兄弟之義對待自己,因祝其德美、長壽而且安樂。四章回顧君子枉駕迎己于門時的情景,盛贊君子車駕之盛、動有法度,因祝其為萬福所歸。
《蓼蕭》寫出了西周初葉中央王朝的帝王與各地諸侯(包括四鄰邊遠之國的君長)宴飲笑語的歡樂景象。正是因為中央王朝即使對待遠國之君亦能實行“宜兄宜弟”的平等政策,才可能使他們“我心寫兮”,釋嫌解疑,而歸趨中央,從而造就一種融洽安定的政治局面。
上一篇:《蓼蕭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蜉蝣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