俟我于著乎而,① 等我在照墻外喲,
充耳以素乎而,② 耳邊掛著白絲球連絲帶喲,
尚之以瓊華乎而。③ 加上的美玉放光彩喲。
俟我于庭乎而, 等我在院里頭喲,
充耳以青乎而, 耳邊掛著青絲帶懸絲球喲,
尚之以瓊瑩乎而?! 〖由系拿烙窆饬锪飭选?/p>
俟我于堂乎而, 等我在廳堂上喲,
充耳以黃乎而, 耳邊掛著黃絲帶垂絲纊喲,
尚之以瓊英乎而?! 〖由系拿烙窆鉅N燦喲。
【注】①著:大門與照墻之間的地方,古制照墻在大門內。乎而:語尾助詞。②充耳:古代男子在帽兩側用紞(dan細絲帶)懸纊(kuang小絲球)以作裝飾,因其正當耳邊,所以叫“充耳”。素、青、黃是“紞”與“纊”的顏色。③尚:加。瓊:美玉,指系在“纊”下的瑱(tian),圓形。華、瑩、英(借作瑛)都是形容瑱的光采,換字為了押韻。
這首是女子回想出嫁時夫婿迎親的詩。據《儀禮·士昏禮》:新郎先至女家迎親,待新娘上車后,新郎先行至自家門前等候,然后按照規定的路線把新娘引入洞房。本篇饒有情趣地反映了這一古老的結婚儀式。
這首詩是從新娘的眼里來寫的,全詩三章,九句,全沒有主語,句法極為奇峭,這正傳神地反映出新娘此時此地的心理活動。當她隨著迎親的行列踏入婆家的那一刻,場面無疑是十分熱鬧的,在場的親朋好友,左鄰右舍,誰不想搶先一睹新娘的月貌花容,然而面對這攢動的人叢,她似乎對什么也沒有注意,她唯一看到的是等候在大門與照墻間的夫婿——“俟我于著”,少女的羞澀與靦覥,使她沒有把“他”字說出來,但是從“俟我”兩個字中,卻能品味出她這時為“他”在恭候自己而充滿著幸福感的喜悅,也隱約感到她蘊藏在心底的對他綿綿的情意。下兩句更妙在見物不見人,本來新娘的注意力全在新郎身上,她多么迫切地想把他端詳一番,然而當著那么多生人的面,她羞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,在那緊張的一剎那,也許她只瞟了新郎一眼,以致連他臉面都沒有完全看清楚,而映入她眼簾的只是他那帽側垂下的漂亮的“充耳”和發光的“玉瑱”——“充耳以素”、“尚之以瓊華”。這兩句極普通的描述語,放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之中,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,便顯得妙趣橫生了,能給人以聯想和美的享受,有余味無窮之感。
這首詩三章分別用著、庭、堂,正是循著新郎偕同新娘入家門后的次第來寫的;素、青、黃則是編織“充耳””的絲的三種顏色,三章分別說,只是為了押韻的關系,舊說以為是分言士、卿大夫、人君的親迎之禮或是夏、殷、周三代親迎之禮,本是無稽之談,近人多不取。《詩序》認為本詩主旨是諷刺不親迎的,不知諷刺之意從何而來,不值一駁。
這首詩風格與《還》相近,也是句句用韻:首章著、素、華為韻;次章庭、青、瑩為韻;第三章堂、黃、英為韻,六言七言相錯,并插入虛字,用“乎而”雙語氣詞收句,音節顯得輕緩而優美,讀來有余音裊裊的感覺。
上一篇:《萚兮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葛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