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原文〕
投我以木瓜,
報之以瓊琚。
匪報也,
永以為好也!
(瓜、琚,魚部。報、好,幽部。)
投我以木桃,
報之以瓊瑤。
匪報也,
永以為好也!
(桃、瑤,宵部。報、好,幽部。)
投我以木李,
報之以瓊玖。
匪報也,
永以為好也!
(李、玖,之部。報、好,幽部。)
〔譯文〕
她拿木瓜送給我,我用瓊琚報答她。不是單純的報答啊!表示永遠結相好。
她拿木桃送給我,我用瓊瑤報答她。不是單純的報答啊!表示永遠結相好。
她拿木李送給我,我用瓊玖報答她。不是單純的報答啊!表示永遠結相好。
〔評介〕
《木瓜》三章,章四句。對這首詩的解釋也說法不一。《詩序》以為系衛人贊美齊桓公之作,因衛國敗于狄人,齊桓公救而存亡,衛人思圖厚報,故作此詩。一說,衛實未報齊,因作此以諷之。有些研究者認為是男女相贈答的詩。
仔細推敲原詩,這是一首情歌無疑。朱熹《詩集傳》:“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辭,如《靜女》之類。”詩中是男子口吻(一說為女子口吻),女送男木瓜、木桃、木李,男送女瓊琚、瓊瑤、瓊玖。此猶今之青年男女戀愛期中互相贈送禮物之意。據學者考證,古代風俗,有以瓜果之屬為男女定情之信物者。
《木瓜》是《衛風》的第十篇。衛,指現在河南淇縣東北地區。在衛風中以愛情詩為多,而且美麗動人。《木瓜》就是一個好的例子。這篇詩只短短三小節,加上標題二字,總共才56個字,但是它卻動人地表現了青年男女相愛相互贈答的深情厚意。對本詩所創造的意境,所表達的感情,讓我們一齊來展開想象吧!
秋季的一天,一對青年男女相遇在一片果樹林中。他們也許是偶然的第一次見面,也許是認識不久相約來此幽會的。秋天的氣候是溫和的,果樹林的環境是幽靜而美麗的,就在這樣的靜謐的氛圍中,詩篇中的主人公——一對青年男女開始交談。他們的話自不免有彼此的傾慕,有愛情的試探。隨著談話的增多,他們越來越情投意合,越來越感到對方對自己吸引的魅力,越來越燃燒起了感情的火焰。這時語言無力了,于是這位年輕姑娘抬頭摘取了樹上的木瓜送到了對方的手里,木瓜本身是微不足道的東西,然而情意卻是無比的。因為這木瓜上面,凝結著這位姑娘的火熱情感。年輕小伙子接到木瓜后,體會了姑娘的心意,馬上解下了身上的佩玉來回贈。他的回贈正像詩中所表現的,不僅僅是報答的意思,乃是為了永遠結好的表示。通過禮物的贈送,一方面表了情,另一方面也通了意,他們就告別了。這時候年輕小伙子內心充滿了喜悅,而互相贈送信物的場面在他的腦海里浮蕩著。他細細地體會著,慢慢地咀嚼著,于是他就唱出了這篇洋溢著火一樣愛情的詩篇。
這首詩的藝術手法,最突出的是重章疊句。第一章是“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,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”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將“木瓜”改為“木桃”、“木李”;將“瓊琚”改為“瓊瑤”、“瓊玖”,更換了韻腳,讀起來瑯瑯上口,一唱三嘆,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。本詩語言質樸明朗,反復詠唱,具有民歌特色。
上一篇:《有杕之杜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權輿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