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原文〕
東門之楊,
其葉牂牂。(齊牂作將。)
昏以為期,
明星煌煌。
(牂、煌,陽部。)
東門之楊,
其葉肺肺。
昏以為期,
明星晢晢。
(肺、晢,祭部。)
〔譯文〕
東門之外,楊樹一行行,樹葉是那樣的茂密。他正在等待著她,約定的黃昏時刻已經到了,她為什么還不到來呢?天黑了,夜深了,他望啊,望啊!望不見人影。只見那高遠的天空中,掛著一顆顆閃亮的明星。
東門之外,楊樹一行行,樹葉是那樣的茂盛。他正在等待著她,約定的黃昏時刻已經到了,她為什么還不到來呢?天黑了,夜深了,他望啊,望啊!望不見人影。只見那高遠的天空中,掛著一顆顆閃光的明星。
〔評介〕
這一首詩和前一首《東門之池》可以說是愛情詩的姊妹篇。所不同的是前一篇淺顯單純,而此篇則是蘊藉含蓄;前一篇寫初遇求愛的甜蜜,而此篇則是戀愛波折中的苦澀。和前篇一樣,《毛序》在評論時,也牽強比附地說這首詩是“刺時也,昏姻失時,男女多違,親迎女猶有不至者也。”而后世有的著名論《詩》者也以詩意“未詳”對待它。還是朱熹敢于正視現實,他不但正確地指出了前一篇是“男女會遇之詞”,而且又正確地指出了本篇是“男女期會而有負約不至者”,從而揭示出了這兩首詩的主題。
本詩兩章,章四句。同前一首詩一樣,此詩兩章開頭,也是因其所期會之地,“因其所見以起興”。其實也是交代了地點人物,賦中有興。本來,這首詩兩章的開頭也是歡快開朗的。那東門之外,護城河邊,城墻根下,那一排排白楊,樹枝舒展,樹葉濃密,在晚霞的映照下,充滿著迷人的詩意。他,這個年輕的小伙子,已經身披晚霞,站在綠楊樹下,沉浸在甜蜜的夢幻里,等待著,等待著。他的心上人,美麗的姑娘,就要出現在他眼前了。因為,此刻已是黃昏,他們約會的時間已經到了。可是在詩的后兩句,并沒有直線式的順利地發展下去。晚霞的余光收盡了,漆黑的夜幕慢慢降臨了,微風吹過,樹葉沙沙作響。他徘徊在樹與樹之間,耐心地等待著,等待著。不是約定好了的事嗎?她為什么還不到來呢?一個時辰過去了,兩個時辰過去了,夜深了,一片寧靜。他側耳細聽,聽不見那熟悉的腳步聲;他抬頭遠望,黑夜沉沉,望不見他熟悉的身影。只有那高遠的天空中,綴著一顆顆閃閃發光的明星,那不就是她那明亮的眼睛嗎?他繼續在白楊間踱著步,徘徊著,繼續耐心地等待著,等待著……,他既在品嘗著愛情的苦澀,但又不愿放棄他美好的希望。詩以明星閃耀結尾,有失意,有迷惘,似覺孤獨,但又含有希望,蘊藉含蓄,余味無窮。
與前一首詩比起來,前者是護城河里的一池清水,透澈見底;此篇則是河邊深林,曲徑通幽。
上一篇:《丘中有麻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
下一篇:《東門之池》原文|譯文|注釋|賞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