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構類·凌空結撰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】意不過為“衣冠冒炎暑”五字下針砭,而凌空結撰,成一篇奇文。(黃蘇《蓼園詞選》)
【詞例】
過澗歇近
柳 永
淮楚。曠望極,千里火云燒空,盡日西郊無雨。厭行旅。數幅輕帆旋落,艤棹蒹葭浦。避畏景,兩兩舟人夜深語。此際爭可,便恁奔名競利去。九衢塵里,衣冠冒炎暑。回首江鄉,月觀風亭,水邊石上,幸有散發披襟處。
【解析】大量創制慢詞長調,并解決其寫作技巧問題,是柳永對詞的一大貢獻。柳永之前,小令一直是詞的主要形式,長調雖已問世,偶爾也有人用,卻未能把握其特點,寫作技巧問題沒有很好解決。是柳永首先打破傳統令詞的寫法,以賦為詞,使長調的藝術優點得以充分展現,并逐漸興盛。與長調慢詞字數較多、篇幅較長的體制及以賦為主、鋪敘展衍的表現手法相一一致,謀篇布局成為柳詞藝術特點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。《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》在評析柳永慢詞的結構藝術時說:“耆卿詞曲處能直,密處能疏,奡處能平,狀難狀之景,達難達之情,而出之以自然,自是北宋巨手。”柳詞在結構上既舒卷自如,疏密相間,層次清楚,和諧完整,又大開大闔,騰挪跌宕,富于變化。《過澗歇近》“淮楚”更是一篇“凌空結撰”的“奇文”。
這是一首羈旅行役之詞,而意在針砭“衣冠冒炎暑”,即譏刺“趨炎附熱、勢利薰灼、狗茍蠅營之輩” (《蓼園詞評》)。柳永曾以汴京為中心,分東西兩路漫游各地,其一是水路,由汴河東下至江淮一帶。本詞大約就是漫游江淮時寫的。盛夏酷暑,千里淮楚曠望無極,“赤日炎炎似火燒”,又久旱不雨,舟行苦熱,使人“厭行旅”,這是寫白天。接著寫夜晚,泊船江邊,天熱難寢,舟人夜語,猶言畏日。上片從晝、夜和行、泊兩個層次反復描寫炎暑行旅之苦,作者用“逆挽法”,先極言炎熱、干旱,后點明“行旅”,再點明是舟行。下片起句用“突接法”,以議論來突接寫景敘事,這議論又是用反問句式表達的,值此炎熱之際,怎么可以那樣地為名利而奔走呢?“九衢塵里,衣冠冒炎暑”是虛寫,是藝術概括,通衢大道上,風塵仆仆、趨炎附熱的衣冠之徒,正是此際之“奔名競利”者。先發議論,再引出所議論的現象、人物,又是逆挽。最后幾句是“倒繳”(《蓼園詞評》),由 “回首”領起,四句一氣呵成,以自己在家鄉疏放不拘、逍遙自在的閑適生活來同爭名逐利、狗茍蠅營的奔競之舉作對比,反襯出 “衣冠冒炎暑”之可笑可悲,表達了自己對功名利祿的蔑視。黃蓼園說:“此詞實令獨熱者讀之,如冷水澆背矣” (《蓼園詞選》),充分肯定了這首詞的社會意義和藝術效果。縱觀全詞,上片實寫,下片虛寫; 上片先寫晝行,再寫夜泊,下片先寫 “衣冠”之徒,再寫自己; 上片寫炎熱之景,作為鋪墊,烘托奔名競利者的趨炎附熱,勢利薰灼,結尾寫在江鄉散發披襟之 “幸”,則反襯奔競者,也同前面舟行苦熱形成對照。這樣,整個作品層次清晰,布局嚴謹,結構妥帖完整,而同時又逆挽、突接、倒繳、行文幾經轉折,變化莫測。極盡騰挪跌宕之能事,確是 “凌空結撰”,“筆勢奇矯絕倫”。
柳永 《過澗歇近》“淮楚”詞筆勢、結構的 “奇矯絕倫”,是與作者的藝術想象分不開的。詞由自己舟行苦熱厭行旅,寫到趨炎附熱、奔名競利者的甘冒炎暑,是由此及彼的聯想,把同一時間兩種不同現象放在一起作對比。“回首江鄉”又是一次聯想,把不同時間的兩種不同現象放在一起作對比。兩次聯想,是行文、結構跌宕起落的基礎。可見作者的 “凌空結撰”,并非憑空走筆,而是也有倚仗,靠的就是藝術想象。靠想象而宕開,又靠想象而聯結,達到作品結構騰挪跌宕與謹嚴完整的統一。
柳永長調慢詞善于鋪敘,委婉曲折,巧于布局,縱橫捭闔,這方面有許多廣為流傳的佳構。如 《雨霖鈴》“寒蟬凄切”詞,以時間為線索,從傍晚、深夜,寫到凌晨,又推到一年之后,從未別、臨別,寫到別后,結構井然有序。同時,上片 “念去去”兩句,由實入虛,推想別后情景,下片 “今宵酒醒何處”的設問,再次引出推想之景,并與上片結束處遙相呼應,這樣,憑借藝術想象,虛實轉換,開合動蕩,將本來就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更其回環頓挫,波瀾起伏。蔡嵩云 《柯亭詞論》 說:“屯田為北宋創調名家……至其佳詞,則章法精嚴,極離合順逆貫串映帶之妙”,確實是這樣。
柳永長調的結構藝術對后人影響頗為深遠。周邦彥 “寫情用賦筆,純是屯田家法”,吳文英 “慢詞開闔變化,實間接自柳出。”蔡嵩云的這一分析,也是基本符合實際情況的。吳文英 《丑奴兒慢》“空濛乍斂”詞,上片用濃淡兩筆描寫西湖雨后風光,下片寫隔江遙望之景,末尾突然異想天開,自己要 “乘風邀月,持杯對影,云海人間”,這一筆乍看似乎游離出去,細味則正以高潔之舉來同 “醉花春夢”者作對比,其中自有內在聯系。再如 《八聲甘州·陪庾幕諸公游靈巖》,在通過景物、人事弔古諷今、游目騁懷之后,別開境界,另呈壯采:“連呼酒,上琴臺去,秋與云平”,以轉作結。我們從吳文英詞的大起大落、突接突轉中,可以看出其對柳詞結構藝術的繼承和發展。
上一篇:結構類·筆轉如環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結構類·矯變之筆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