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構類·承轉自然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】起、承、轉、合,無不自然神到,乃能成此絕唱。(邵淵耀 《環林評山中白云詞》卷六)
【詞例】
浪 淘 沙
秋 江
張 炎
萬里一飛篷,吟老丹楓。潮生潮落海門東。三兩點鷗沙外月,閑意誰同?
一色與天通,絕去塵紅。漁歌忽斷荻花風。煙水自流心不競,長笛霜空。
【解析】詩詞要講究章法結構,但又不能囿于章法,傷其天趣。有章法,詩詞才顯得周密完整,且波瀾起伏,能避免率易無當、平鋪直敘的毛病; 然而詩詞貴在情趣、貴在自然,刻意追求章法,會損傷其情趣的自然流露,又有呆板雕琢的流弊。古人云:“文無定法,文成法立。”章法其實本出自天然好文章。作詩詞,“定體則無,大體須有”,揣摹法度,仿其“大體”,獨運匠心而一氣吐成,神韻自然流露,這就是“起承轉合、自然神到”藝術技巧的審美內涵。
詩詞的章法、指“起承轉合”。“千古章法,不出起、承、轉、合之外,雖千變萬化,其宗不離。”無論長篇短制,近體古體,“無不就此四句展之、縮之、頓之、挫之。或重轉,或重開,千端萬緒,層浪疊波,而要其歸于起承轉合而已。”一般地說,起承轉合各有自己的特點:“起要平直,承要春容,轉要變化,合要淵永。” (元范槨《詩法》)律詩大致以首聯為起,頷聯為承,頸聯為轉,尾聯為合。詞體近于詩,不過它的承轉多落在“過片”(或叫“換頭”,指下片的開頭部分)。張炎強調:“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,須要承上接下。”(《詞源》)清代沈祥龍指出:“詞換頭處謂之過變 (即過片),須辭意斷而仍續,合而仍分;前虛則后實,前實則后虛,過變乃虛實轉捩處。”(《論詞隨筆》)唐宋名家寫詞,就是循此章法而努力追求自然神到、妙語天成的渾化境界。
陸游《卜算子·詠梅》 詞托梅言志,形神兼備。一起二句寫梅花的環境: 驛外斷橋,寂寞無主。扣題入筆,起得從容沉著。三四句承上生發,著意渲染黃昏風雨的愁人氣氛。過片筆鋒一轉,由描述轉為內心剖白,揭示梅花內在精神個性,筆底情緒暗變激烈。歇拍二句結出梅花的不幸命運和高尚風范;“只有香如故”一句既點明了主題,托出梅花崇高而永生的精神之美,又扣合了全篇,詞章的整體意境由此得以升華。“合”于結穴處,統攝全詞且啟人遐思,雅稱 “合要淵永”的章法要求。陸游這首詞言此意彼,處處雙關,全篇氣韻流轉自如,起伏隨意,神致自在言外,但又合乎章法,錯落有序。說它 “起承轉合自然神到”是不為過的。
毛滂 《清平樂》 詞寫好友將別,宴飲于武康縣署東堂,詞云:“杏花時候,庭下雙梅瘦。天上流霞凝碧袖,起舞與君為壽。兩橋風月同來,東堂且沒塵埃。煙艇何時重理?更憑風月相催。”詞情瀟灑清新,發語天成,深含摯友相得無間的真純情趣。察其章法,卻也吻合 “起承轉合”四步。“杏花”二句是起,寫時令、景象、地點,起得徐緩平坦。“天上”二句承 “庭下”飲宴而下,接寫舉酒觀舞之歡。文筆雅美,名士風調。過片由實入虛,設想別后、平水上掀起波瀾。二句既是承上宴飲而來,因聚傷別; 又振起另境,暗含邀約友人再來之意。“轉”得活潑生動,令讀者耳目一振。最后二句明發邀約,情誼款款,表現了珍視友誼、眷憐友人的真性情和殷勤好客的純樸個性。自問自答,歸,結到宴別友人的主題。全詞有 “趣”亦有 “法”。
章法并非刻板公式,一成不變,寫詞當隨性驅使、根據感情抒發的需要而定制成法。譬如詞的開頭,就又有起得高遠或突兀的寫法。蘇軾 《江城子、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》 詞,一起 “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”,突如其來,感情沉郁而濃烈,猶如夜半人靜突發一聲驚心的喟然長嘆,表現了純情男子對亡妻的銘心相憶之情。“起”法與前面的 “平起”截然不同。接下的承接轉合,極盡摩蕩開闔、吞吐抑揚之能事,皆由情感所驅使、抒吐淋漓。張炎這首 《浪淘沙》 詞,寫隱逸的生活和情趣,其起筆則寄意高遠,發聲深微。這首詞也是 “起承轉合自然神到”的典型詞章。一起即從 “萬里飛篷”入手,點明詩翁漁隱的生活風貌。接下寫潮生潮落、鷗閑月靜,著意表現隱逸生活的寧靜逍遙、閑適淡泊。“閑意誰同”,貌似贊美鷗鳥,暗中挽入詩翁的隱逸情懷、遙啟下片。數句繪景如畫,“意度超玄”。過變運筆起變化,由鳥移江,虛實并用,筆在景而意在人及情。江天一色,澄清碧凈,塵氛一絲不染。這也是人物心境的自白。忽然,一聲漁歌打破這醉人的寧靜,畫面頓顯活潑有生機。它乃漁隱詩翁忘情大自然山水的快意宣泄,神態活現。漁翁 (也是詞人) 似在這幽靜而永恒的宇宙空間中悟出了某種人生契機,尋到了人生歸宿。結句 “煙水自流心不競,長笛霜空”,夾景夾情,情景相生,托出全詞主旨(即其 “感悟”): 與世無競,心如空江。拍合于隱逸的命題,收束全篇。這首詞,就其旨趣而言,并無甚高明處。然而由于詞人寫作手法很高,感情也很投入,意象鮮明,趣味饒然,有鋒發韻流,筆掃神到之妙,故而受人激賞。舊時,人以為張炎詞讀之有 “吐棄紅塵,飄飄有凌云之致”(陳亦峰語) 的感受,這說明它的確體現了某一部分士大夫知識分子的人生意趣。清代邵淵耀嘆美此詞 “起承轉合無不自然神到,乃能成此絕唱”,就是這種意趣的流露。其高超的藝術技巧手法,更值得肯定并借鑒。
上一篇:結構類·空際轉身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抒情類·出塵之語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