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詞典故·政爾良難君臣事
【出典】 見“東山老聽桓箏”條。
【釋義】 東晉謝安功名極盛,但因武帝輕信讒言,造成了君臣之間的嫌隙。桓伊借宮中宴飲之機(jī),撫箏唱了“為君既不易,為臣良獨(dú)難。忠信事不顯,乃有見疑患”的《怨詩》,使武帝與謝安都受到感動(dòng),消除了兩者之間的嫌隙。后遂用為故實(shí)。
【例句】 政爾良難君臣事,晚聽秦箏聲苦。(辛棄疾《賀新郎·題趙兼善東山園小魯亭》1929)這里舉謝安與晉武帝構(gòu)隙事來說明東山優(yōu)游的正確,意在稱美趙兼善的情懷。
宋詞典故·政爾良難君臣事
【出典】 見“東山老聽桓箏”條。
【釋義】 東晉謝安功名極盛,但因武帝輕信讒言,造成了君臣之間的嫌隙。桓伊借宮中宴飲之機(jī),撫箏唱了“為君既不易,為臣良獨(dú)難。忠信事不顯,乃有見疑患”的《怨詩》,使武帝與謝安都受到感動(dòng),消除了兩者之間的嫌隙。后遂用為故實(shí)。
【例句】 政爾良難君臣事,晚聽秦箏聲苦。(辛棄疾《賀新郎·題趙兼善東山園小魯亭》1929)這里舉謝安與晉武帝構(gòu)隙事來說明東山優(yōu)游的正確,意在稱美趙兼善的情懷。
上一篇:宋詞典故《支郎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宋詞典故《政恐不免耳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