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構類·換頭遙接收轉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】換頭是遙接收轉法。(高亮功 《蕓香草堂評山中白云詞》 卷一)
【詞例】
三 姝 媚
張 炎
海云寺千葉杏二株,奇麗可觀,江南所無。越一日,過傅嚴起清晏堂,見古瓶中數枝,云自海云來,名芙蓉杏,因愛玩不去。嚴起索賦此曲。
芙蓉城伴侶,乍卸卻單衣茜羅重護。傍水開時,細看來渾似,阮郎前度。記得小樓,聽一夜,江南春雨。夢醒簫聲,流水青萍,舊游何許。
誰剪層芳深貯。便洗盡長安,半面塵土。絕似桃根,帶笑痕來伴,柳枝嬌舞。莫是孤村,試與問、酒家何處。曾醉梢頭雙果,園林未暑。
【解析】從詞前小記的說明,我們知道,這是一首詠杏花的詠物詞。
“芙蓉城”,這里不是指成都,而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居處。蘇軾有 《芙蓉城》 詩:“芙蓉城中花冥冥”。所以,“芙蓉城伴侶”句即說這兩株千葉杏是與神仙為伴的,當然是仙鄉神品,世俗難得了。同時,又以 “芙蓉城”暗點出 “芙蓉杏”之名,可謂起筆神妙。“乍卸卻單衣”把兩株千葉杏擬人化,“茜羅重護”,形容其千葉紛疊的樣子,讓人似乎覺得兩株杏樹就是兩個婀娜多姿的姑娘,極富美感。“阮郎前度”,用劉晨、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二仙女之典,是說當兩株杏樹臨水吐艷時,仔細看看,正象是劉、阮所遇的兩名仙女一樣美艷。“前度”則給人似曾相識的感受,自然地引起了下句的回憶。“記得小樓,聽一夜、江南春雨”,化引陸游 《臨安春霽》 詩句:“小樓一夜聽春雨,深巷明朝賣杏花”。作者因為看見了海云寺的千葉杏花,不禁勾起了對故鄉杭州杏花的回憶。“夢醒簫聲”,從美好的回憶中醒來,只聽到寺中嗚咽的簫聲,看到 “流水青萍”,不覺悲從中來,自己就象青萍逐水一樣,漂泊北來。“舊游何許”,昔年的游勝,故園的繁華,早歲的富貴,都哪里去了呢?整個這三句,抒發了作者深切的家國興亡之感,切合張炎的身分,讀來不免辛酸。
換頭轉寫傅嚴起清晏堂古瓶中所插的千葉杏花。“誰剪層芳深貯”,一個“剪”字,便道出這幾枝杏花系從海云寺千葉杏樹上剪來,與開頭寫海云寺千葉杏花遙相呼應。“深貯”,則暗中代出“古瓶”,惟其貯于古瓶,方可稱“深”,與副題緊扣。“便洗盡長安,半面塵土”,從劉禹錫 《戲贈看花諸君子》 “紫陌紅塵拂面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”二句化出,暗點主人是從海云寺觀千葉杏花之后,帶回來的。劉禹錫所寫的,是長安玄都觀的桃花,“紅塵”即塵土,狀來往看花人之多。本詞云 “洗盡” “塵土”,則又借劉詩進一步發揮: 玄都觀的桃花為眾多俗人所看,未免為之蒙“塵”,海云寺的千葉杏花,又何嘗不如此?而傅嚴起將寺中之杏花剪來家中,以古瓶貯之,獨伴高士,無疑使此花洗卻“塵俗”了。所以接下即言,“絕似桃根,帶笑痕來伴,柳枝嬌舞”。桃根,為東晉書法家王獻之愛妾桃葉之妹。此處以桃根兼指桃葉,來比喻雙株千葉杏花,則把傅嚴起比作王獻之了。“柳枝”,指白居易的愛妾小蠻、樊素二人。小蠻善舞,腰似柳枝,樊素善歌,尤善歌《楊柳枝》 詞,所以白居易把二人稱為“柳枝”,并作有《別柳枝》 詩:“兩枝楊柳小樓中,嫋娜多年伴醉翁。”又 《對酒有懷寄李十九郎中》 詩亦有“往年江外拋桃葉,去歲樓中別柳枝”之句,并自注:“樊,蠻也。”則又以小蠻、樊素比喻千葉杏花,以白居易比喻傅嚴起。這幾句,立意之妙,比喻之新奇,處處遙扣海云寺中雙株千葉杏花,又譽揚主人文人雅士的身分,含蓄不盡,極見功力。
“莫是孤村,試與問,酒家何處”,化用杜牧 《清明》 詩句:“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”,寫出作者對此杏花的 “愛玩不去”。意味主人家雖非杏花村中的酒家,而瓶中卻依然有如此奇麗之杏花。再進一步說,杏花村的酒家以美酒使人陶醉,而主人家卻以此杏花使人陶醉。憑著這一點 “醉意”,于是引出結尾兩句,“曾醉梢頭雙果,園林未暑。”,又轉寫作者回憶居于杭州時,自家園林的杏樹。當春天剛來,“園林未暑”之時,那杏樹梢頭結出的春杏,也曾使自己為之陶醉過。遙接上闕 “記得小樓,聽一夜,江南春雨”句,以對故園的回憶作結,再次抒發了思鄉之情,羈旅之感。
張炎在他的 《詞源》 中,談及詠物時,說到:“詩難于詠物,詞為尤難。體認稍真,則拘而不暢; 模寫差遠,則晦而不明; 要須收縱聯密,用事合題,一段意思,全在結句,斯為絕妙。”細玩本詞,處處在寫杏花,而又處處不露痕跡,既不 “拘”,又不 “晦”,結句寄意遙深。可以說,張炎作到了自己對詠物詞的要求。
上一篇:結構類·換頭最工妙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結構類·倒戟而入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