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景類·通首寫景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】通首寫景,別是一格。字字矜煉,“歸燕”二句宛似宋人詩集佳句,雖不涉人事,而景中之人,含有一種閑適之趣。“搖扇”句雖有人在,只是虛寫。(俞陛云《唐五代兩宋詞選釋》)
【詞例】
浣 溪 沙
周邦彥
翠葆參差竹徑成。新荷跳雨碎珠傾。曲闌斜轉小池亭。風約簾衣歸燕急,水搖扇影戲魚驚。柳梢殘月弄微晴。
【解析】詞乃別是一家,以抒情為要旨。但詞又講究蘊藉,抒情貴含蓄委婉。盡管在洋洋大觀的宋詞藝苑中,不乏直抒胸臆而又膾炙人口的佳作,但借景抒情卻是許多詞家共同的藝術追求。周邦彥的 《浣溪沙》 則通篇寫景、融情入景,另辟了一條 “不著一字,盡得風流”的蹊徑。這首詞共六句,句句寫景,詞人以活潑、明快的筆墨,寫了翠葆、竹徑、新荷、雨珠、曲闌、池亭、風、歸燕、水、魚、柳梢、殘日等夏日的景物,描繪了一幅素樸而秀麗的仲夏晚景圖,絢麗多姿,令人心醉。
畫面上雅致優(yōu)美,情趣盎然。動靜相生,異采紛呈。有翠竹、綠荷、碧水、玲瓏剔透的雨珠,紅漆的雕闌,五彩的池亭,一輪殘陽掛在柳枝梢頭,紅綠相映,顯出無窮生機。彩卷上不僅有靜態(tài)的竹徑、曲闌、池亭,更有新荷出水的漣漪,晚風中匆匆歸來的飛燕,還有映照在水中的搖動的扇影、驚惶的游魚。這樣五彩斑爛,動中有靜,靜中見動,相映成趣。這種看似純客觀的景物描寫,卻景中有人,景中見情,不僅可以透視出詞人對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色的贊頌和熱愛,而且不難品味出詞人的閑適之趣。顯然,詞人把自己難以言傳的情懷巧妙地寄托在景物描寫之中,這是這首詞的藝術魅力所在,也是最大的特色。“雖不涉人事,而景中之人,含有一種閑適之趣”,近人俞陛云的這一評斷非常精辟。
“一切景語皆情語也”。近代美學家王國維在 《人間詞話》 中的這一論斷道出了藝術的真諦。而周邦彥的這一曲 《浣溪沙》 堪稱寓情于景的典范之作,“其摹寫物態(tài),曲盡其妙”(強煥 《題周美成詞》) 。從這一幅景物畫面上,我們可以窺測到詞人的情態(tài)。在夏日的傍晚,一位風流才人在竹影斑駁的林蔭道上漫步,竹徑盡頭是一汪碧水,詞人沿著九曲回環(huán)的雕闌一直走到水中央的小池亭中。這時,他看到碧綠的新荷破水而出。也許是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頭”吧,水珠四濺,瓊飛玉舞。夸張的動態(tài)描寫反照出詞人心境之恬靜。剎那間,天色向晚,歸燕掠過水面,尋找巢穴。由于晚熱灼人,詞人展開折扇,隨意揮動,倒映水中,不料卻驚動了游魚,激起了水花。戲水驚魚再次反襯出詞人心理的平靜。這時,縱目遠望,一輪血紅色的殘陽掛在柳梢樹頭,正面點明了時間,同時留下了無窮的韻味。前賢論周邦彥的 《浣溪沙》“含有一種閑適之趣,”極是。但從結句看來,詞人的心情除了 “閑適”之外,似還有一種難言的惆悵。“柳梢殘日弄微晴”就傳達了這種難以捉摸的意蘊,從 “殘日”,“微晴”這兩個詞的感情色彩中,就多少令讀者領悟到詞人心中的漣漪。而這種內心的波動,與水面的波動互為表里; 內心的漣漪外化為新荷出水,扇影魚驚的微波,構成了含蓄深沉的意境。顯然,詞人匠心獨運,寫心情的 “閑適”,寧靜,恰恰是為了烘托這種微妙的波瀾。
寓情干景,前人多有佳句,柳耆卿的名句“今宵酒醒何處?楊柳岸,曉風殘月”,寄離愁別緒于詞中,如“羚羊掛角,無跡可求”,歷代傳誦不衰,夏敬觀手評 《樂章集》云:“耆卿寫景無不工,造句不事雕琢,清真 (周邦彥) 效之。故學清真詞者,不可不讀柳詞”,準確地評價了二者的承傳關系。必須指出的是,周邦彥通篇寫景,實為后來居上,這是一種藝術的創(chuàng)新。這樣的詞章具有含蓄美,朦朧美和淡雅美。由于詞人構思巧妙,選取富有特定涵義的景物來表達情愫,耐人尋味,余韻悠長。避免了刻露,膚淺之弊;且具有較為深厚的審美內涵,不同修養(yǎng)的讀者都能得到程度不同的審美感受。寫景一般不須用典,文字淺近,而表達的情韻卻十分豐富。看似淺易,卻可以品味出言外之趣,自有一種誘人的藝術感染力。
上一篇:寫景類·栩栩欲活,饒具深致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寫景類·情景相副,宛轉關生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