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景類·寫景逼真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(jù)】數(shù)語寫景逼真,不減昌黎《山寺》詩。語奇情至。(陳廷焯《云韶集》 卷
五)
【詞例】
清 平 樂
獨宿博山王氏庵
繞床饑鼠,蝙蝠翻燈舞。屋上松風吹急雨,破紙窗間自語。平生塞北江南,歸來華發(fā)蒼顏。布被秋宵夢覺,眼前萬里江山。
【解析】陳廷焯評本詞說:“數(shù)語寫景逼真,不減昌黎 《山寺》 詩。語奇情至。”所謂“寫景逼真”,就是不但要把景物描繪得像真的一樣,而且要寫得自然,寫得活,寫得傳神。唐朝詩人韓愈的 《山寺》詩即具有“寫景逼真”的特色,詩中寫道:“山石犖確行徑微,黃昏到寺蝙蝠飛。升堂坐階新雨足,芭蕉葉大梔子肥。……清月出嶺光入扉。……山紅澗碧紛爛漫,時見松櫪皆十圍。……”這些寫景的詩句,不但真實地描摹出景物的形象,而且通過“犖確”、“飛”、“足”、“大”、“肥”、“出”、“入”、“紅”、“碧”、“爛漫”等一系列詞語,把景物的特色刻畫得淋漓盡致,把景物寫得有生氣。而且在這些景物身上還融入了詩人的感情,洵可謂“語奇情至”。
再看“不減昌黎《山石》詩”的辛棄疾的這篇《清平樂》。詞的上闋是描寫景物,共四句,都是寫作者所居的王氏庵中的荒涼凄寂。前兩句是寫庵中動物的行為動作。作者看到饑鼠在床的周圍竄來竄去,蝙蝠在燈前翻飛不已。“繞”字和“饑”字,寫出老鼠出沒之頻繁,以及身形之瘦弱;“蝙蝠翻燈舞”則表明這種動物也為覓食而來,想要捕捉聚飛在燈前的蚊、蛾為食。這兩句景語之所以寫得逼真,首先在于寫出鼠、蝙蝠這兩種動物通常的活動情況——夜間出來活動。其次,寫出它們的共同的生理要求——覓食充饑。繞床飛跑的鼠是瘦弱的饑鼠,這是人容易看得清的,這種饑鼠“近人犬,數(shù)驚恐之。”它與“大如斗”的“官倉之鼠”是完全不同的。迅速飛來飛去的蝙蝠,人們是不容易看清它們的饑飽肥瘦的,但從它們的“翻燈舞”的行為,可以想見它們也是處于饑餓狀態(tài)中。這兩句詞,可以說把鼠和蝙蝠這兩種動物寫得活靈活現(xiàn),所以是寫得很“逼真”的。
接下來再來剖析三、四兩句。如果說前面兩句所寫的是作者看到的景物,那么這兩句就是寫作者聽到的聲音了。松風,風吹群松所發(fā)出的如波濤般的聲音。而這種“松風”又是在“屋上”吹,這就表明作者“獨宿”的王氏庵是在“博山”腳下;“松風吹急雨”,松濤聲,急遽的打在屋頂?shù)挠挈c聲,聲聲入耳。作者以十分精煉的語言準確地寫出王氏庵所處的地理位置,周圍景物和天氣特點,給人以身臨其境和自然真實之感,這可以說是做到了“寫景逼真”。第四句“破紙窗間自語。”作者把風吹窗上破紙所發(fā)出的呼拉呼拉的聲音說成是“自語”,這是一種擬人的手法,把風吹窗紙的聲音寫活了。
以上四句景語,極力渲染作者居住的博山王氏庵的凄涼寂寞氣氛,不但寫得形象逼真,而且在這些景物身上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。本詞是作者被罷官閑居信州 (今江西上繞市) 以后所作,作者所寫的饑鼠,覓食的蝙蝠,松風驟雨等荒涼景象,無不透露出這位愛國志士忠而被貶,壯志難酬的抑郁情懷;那“窗間自語”的“破紙”,不也正是襯托出作者遭受投降派排擠,無處申訴苦衷,只有自言自語的憤懣嗎?真可以說是“語奇情至”。
在中國詞史上,除辛棄疾的這首詞具有“寫景逼真”的特點外,還有一些詞作也有這種特色,如北宋晏殊的 《木蘭花》: “綠楊芳草長亭路,……樓頭殘夢五更鐘,花底離愁三月雨。……”李攀龍評此詞云:“春景春情,句句逼真,……”(《草堂詩余雋》)還有清朝人蔣春霖所作 《臺城路》 詞云:“驚飛燕子魂無定,荒洲墜如殘葉。樹影疑人、鸮聲幻鬼,攲側春冰途滑。頹云萬疊。又雨擊寒沙,亂鳴金鐵。似引宵程,隔谿磷火乍明滅。
江間奔浪怒涌,斷笳時隱隱,相和嗚咽。野渡舟危,空村草濕,一飯?zhí)J中凄絕。孤城霧結。剩羂網(wǎng)離鴻,怨啼昏月。險夢愁題,杜鵑枝上血。”陳廷焯對這首詞的評語也是:“狀景逼真,有聲有色。”(《白雨齋詞話》 五) 從以上所引詞例可以看出,古代有許多詞人的作品,都具有“寫景逼真”的特色,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。
上一篇:寫景類·以淡景寫濃愁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寫景類·刻劃細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