抒情類·語意悲涼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(jù)】謝克家作憶君王詞云:“依依宮柳拂宮墻,……語意悲涼,使人讀之墮淚,真憂君憂國之語。”(王弈清 《歷代詞話》 卷六引鼠璞語)
【詞例】
憶 君 王
謝克家
依依宮柳拂宮墻。樓殿無人春晝長。燕子歸來依舊忙。憶君王,月破黃昏人斷腸。
【解析】此詞寫于靖康之變 (1127) 以后,為懷念被金人俘去的宋徽宗而作。1127年3月底,金帝將徽、欽二帝連同后妃、宗室、百官數(shù)千人押送北方五國城(今黑龍江省依蘭縣),徽、欽二帝在那里 “坐井觀天”,受盡折磨,最后終于死在五國城。宋徽宗當政時,窮奢極侈,百姓怨聲載道,先后引起方臘、宋江等農(nóng)民起義。但在古人觀念中,國與君常常不可分,愛國與忠君為一體。因此,此詞雖調(diào)名為 “憶君王”,實則也包含著悲涼的亡國之痛。
這是一首小令。首句先從景物下筆,寫柔軟的宮中綠柳輕輕飄拂在宮墻上,好象懷著一片柔情在思念北去的君王。這顯然是寄情于物,令人睹物傷懷。“依依宮柳”活用了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采薇》 中 “楊柳依依”的名句,所以首句已滿含 “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”的憂國之痛,悲涼的氣氛一開始就籠罩了全詩。接下去寫“樓殿無人春晝長”,這里是人去樓空,一片寂寞。時光顯得那么漫長,難以打發(fā)。想當年,這里的歌舞樓臺一片熱鬧非凡,燈紅酒綠,時間過得飛快,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通霄達旦。而如今,物是人非事事休。空間的廣寂,似乎增加了時間的長度。“春晝長”的 “春”字,又使人聯(lián)想到許多;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(jié),有許多傳統(tǒng)的熱鬧節(jié)日,如春節(jié),正月十五、二月二、三月三、寒食節(jié),清明節(jié)等,宮廷里的人每逢這些節(jié)日自然不會放過,或是擺酒設宴,或歌舞升平,或是車水馬龍,出去踏青。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為美好的回憶。
第三句 “燕子歸來依舊忙”,春歸秋去,南來北往的燕子和往年一樣又飛回來了,在宮廷的畫棟雕梁上依舊忙著銜草刁泥筑巢。燕歸而人不得歸,大有人不如燕的感慨,其悲涼之意自現(xiàn)。“依舊”二字,帶有埋怨的口吻,作者似乎在埋怨燕子的無知,國家遭受如此巨變,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,它卻全然無知。這種埋怨顯然無理,但又在情理之中。燕子的“依舊忙”,正反襯人不能過正常的和平日子,此時的一國之君被人擄去,國已不國,想到此,自然逼出最后一句 “憶君王,月破黃昏人斷腸”。此句和第二句“春晝長”在時間上遙相呼應,點出憶君王是從白天到夜晚的心理活動,思念之深以至痛斷肝腸。
此詞情調(diào)低沉,語意悲涼,充滿愛君憂國之感,筆墨簡煉而情意深厚。
北宋王朝的覆沒,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罕見的大浩劫,給當時文人心靈普遍留下創(chuàng)傷,他們寫下不少國破家亡的悲涼之作,體現(xiàn)出 “亡國之音哀以思”的時代特征。如曾覿的 《金人捧玉露·記神京》,以開封當年的繁華和淪陷后的荒涼作對比,在對比中抒發(fā)了物是人非的悲涼感情。
上一篇:風格類·高華瑩澈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風格類·悠揚悱惻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