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格類·幽秀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【依據】陳同父開拓萬古之心胸,推倒一世之豪杰,而作詞乃復幽秀。(《歷代詞話》卷八)
【詞例】
水 龍 吟
陳 亮
鬧花深處層樓,畫簾半卷東風軟。春歸翠陌,平沙茸嫩,綠楊金淺。遲日催花,淡云閣雨,輕寒輕暖。恨芳菲世界、游人未賞,都付與,鶯和燕。寂寞憑高念遠,向南樓一聲歸雁。金釵斗草,青絲勒馬,風流云散。羅袖分香,翠綃封淚,幾多幽怨。正銷魂,又是疏簾淡月,子規聲斷。
【解析】陳亮,字同甫,南宋主戰派文人。因力主抗金,幾度遭受迫害。他的郁勃不平之氣,表現于愛國壯詞中,其豪氣磅礴,令人感奮。但這首《水龍吟》,卻深婉含蓄,以秀美的江南景物寄托國恨家愁,成“幽秀”之風格。
詞的上片寫春歸之景,實際上是托物比興。鬧花、畫簾、平莎、垂楊……這芳菲世界,寫的是中原的錦繡河山這一切“都付與、鶯和燕”,暗指茍安求和的權奸斷送了大好河山。劉熙載《藝概》說:“同甫《水龍吟》云:‘恨芳菲世界,游人未賞,都付與、鶯和燕。’言近旨遠,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。”這段話明確道出了這首詞的主旨。詞的下片,以“風流云散”,“疏簾淡月,子規聲斷”等凄涼之景暗喻南宋朝廷的衰颯氣象,這黯淡的前景使人“銷魂”,使人 “翠綃封淚,幾多幽怨”。全詞雖然幽秀深婉,但作者的無奈與沉痛分明可見,一片赤誠熾熱的愛國情懷充溢于字里行間。沉重的憂國傷時之情以婉約含蓄的形式來表達,可謂百煉鋼,而“化為繞指柔”。本來,陳亮屬于愛國詞人中的豪放派,他的 《念奴嬌·登多景樓》、《水調歌頭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虜》等詞,慷慨激昂,陳詞雄健。但成熟的作家,其創作風格具有多樣性,這首《水龍吟》,則以婉約幽秀的外在形式表達內在的激越之情,可謂“外婉約而內激越。”
豪放詞巨擘辛棄疾,詞風喑嗚叱咤,淋漓痛快。但他的《摸魚兒》(更能消幾番風雨)一詞,也是以深婉的形式抒寫激越情懷。詞中的“更能消、幾番風雨,匆匆春又歸去,”“落紅無數,”“斜陽正在,煙柳斷腸處”等凄迷之景,暗喻南宋王朝風雨飄搖的國勢;以漢朝貶入冷宮的陳皇后自喻,以“脈脈此情誰訴”寫無可奈何的憂國之情;以趙飛燕、楊玉環比喻求媚茍安的朝廷宵小,寄托作者的怨恨。這首詞,從自然景物意象上,為落紅、芳草、畫檐、飛絮、斜陽、煙柳等; 從人物上,為阿嬌、飛燕、玉環等佳人,完全是婉約詞的取象特點,因而便具有深婉幽秀的風格。但與婉約詞不同的是,婉約詞寫的是風華雪月、男歡女愛,而陳亮的 《水龍吟》、辛棄疾的 《摸魚兒》,抒發的卻是憂國傷時之情,因而情感不是纏綿悱惻、低回哀怨,而是怨憤沉痛之情深蘊作品之中。這樣,雖然同屬愛國詞,陳亮的 《念奴嬌·登多景樓》,辛棄疾的 《破陣子》(醉里挑燈) 等為淋漓痛快、慷慨悲壯之風貌,而陳亮之《水龍吟》,辛詞 《摸魚兒》 則為柔婉深秀之風格。愛國詞風格的多樣化,更增添了它們的藝術魅力,使詞苑豐富多采。
上一篇:風格類·渾化融洽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
下一篇:風格類·真樸動人的宋詞藝術技巧|風格|特點|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