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假虎威
釋義
原意指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(fēng),后來比喻倚仗他人的威勢欺壓、嚇唬人。
出處
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獸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‘子無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長百獸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子以我為不信,吾為子先行,子隨我后,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?’”
故事
戰(zhàn)國時期,楚國是個比較強(qiáng)盛的國家。楚宣王對北方各國都懼怕楚國大將昭奚恤而十分不解,詢問朝中大臣原因何在,大臣江乙給楚宣王講了個故事。從前,有只老虎抓住了一只狐貍,正準(zhǔn)備吃掉它時,狡猾的狐貍裝作鎮(zhèn)定的樣子說:“盡管你是百獸之王,但卻不敢吃我,因為天帝已經(jīng)讓我做王中之王,你吃了我,會遭到天帝的懲罰。”老虎半信半疑,遲疑著不敢下口。狐貍心中暗喜,更加神氣十足地挺起胸膛說:“如果你不相信,就跟我到外面走一圈,看是不是所有的野獸見了我都嚇得魂不附體,抱頭鼠竄。”老虎認(rèn)為這是個好方法,決定跟著狐貍走一圈。于是,狐貍趾高氣揚(yáng)地前面開路,老虎跟在它的后面。果然,樹林里的動物們見到狐貍都大驚失色,四處狂奔亂逃。老虎驚得直流汗,暗自慶幸沒有吃掉這個王中之王。事實上,動物們怕的并不是狐貍,而是跟在狐貍后邊的老虎。愚蠢的老虎并不知道其中緣故,還以為它們怕的是狐貍呢。
江乙講完故事后,跟楚宣王指出,北方各國之所以畏懼昭奚恤,是因為楚國的兵權(quán)掌握在他的手中,他們懼怕的其實是楚宣王的權(quán)勢。
用典
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,狐假虎威,需索不休。
——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·趙春兒重旺曹家莊》
上一篇:成語《焦頭爛額》釋義|出處|故事|用典|
下一篇:成語《狡兔三窟》釋義|出處|故事|用典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