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詞典故·行窩
【出典】 宋·邵伯溫《邵氏聞見錄》卷二○:“康節先生居洛,凡交游年長者拜之,年等者與之為朋友,年少者以子弟待之,未嘗少異于人,故得人之歡心。……每出,人皆倒屣迎致,雖兒童奴隸皆知尊奉。每到一家,子弟家人爭具酒饌,問其所欲,不復呼姓,但名曰:‘吾家先生至也。’雖閨門骨肉間事,有未決者,亦求教。康節先公以至誠為之開論,莫不悅服。十余家如康節先公所居安樂窩起屋,以待其來,謂之‘行窩’。故康節先公沒,鄉人挽詩有云:‘春風秋月嬉游處,冷落行窩十二家。’洛陽風俗之美如此。”參見“安樂窩”條。
【釋義】 北宋理學家邵雍(謚康節)名其居室為安樂窩。其所交游者十余家仿安樂窩為邵雍造屋,接待他來訪,稱為“行窩”。
【例句】 ①洛陽耆英,行窩真率,著我真堪笑。(劉辰翁《百字令·李云巖先生遠記初度……》3230)這里用本典追述昔日同舊友交游的親切情景。②對花醉,把花歌,熙寧安樂好行窩。(彭子翔《聲聲慢·壽六十一》3570)這里以六十二歲作《歡喜吟》的邵雍比擬過六十一歲生日的友人。
上一篇:典故《行晝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典故《行雨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