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詞典故·止渴
【出典】 《世說新語·假譎》:“魏武行役,失汲道,軍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饒子,甘酸,可以解渴。’士卒聞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”
【釋義】 曹操率軍隊行役,曾用假稱前面有梅林的辦法,緩解士兵口渴無水之急,直到尋到水源。宋詞中常用作詠梅的典故。
【例句】 ①入鼎調羹,攀林止渴,功業還依舊。(揚無咎《永遇樂·梅子》1195)這里用攀林止渴暗切詠梅子。②渴心先止,惟有楊家梅可喜。(沈瀛《減字木蘭花·楊梅》1660)這里化用本典以切詠楊梅。參見“楊家梅”條。③將軍止渴山南畔,相公調鼎殿東廂。(辛棄疾《最高樓·答晉臣》1894)這里活用本典以襯托詠梅花。④傳語曹林,須將止渴,結子今番早早些。(邵桂子《沁園春·李娶塘東曾》3569)作者以此詞賀新婚,詞中將新娘比作梅花,又活用“止渴”典,以梅子為喻,暗祝新娘早生貴子。⑤結子用調鼎餌。將軍止渴,思得此味。(無名氏《瑤臺月》[嚴風凜冽]3616)這里用將軍止渴以切詠梅。
上一篇:宋詞典故《止乎禮義,不淫其色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宋詞典故《止酒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