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詞典故·中郎
【出典】 《后漢書》卷六○下《蔡邕傳》:“蔡邕字伯喈,陳留圉人也。……少博學,師事太傅胡廣。好辭章、數術、天文,妙操音律。桓帝時,中常侍徐璜、左悺等五侯擅恣,聞邕喜鼓琴,遂白天子,敕陳留太守督促發遣。邕不得已,行到偃師,稱疾而歸。……召拜郎中,校書東觀。遷議郎。……初平元年,拜左中郎將,從獻帝遷都長安,封高陽鄉侯。”參見“柯亭笛”條。
【釋義】 東漢末,學者蔡邕官左中郎將,后人稱蔡中郎。他以精通音律著稱。相傳,他曾發現柯亭椽竹為制笛之材,取以制笛,果然笛音絕佳。宋詞中常用“中郎”作為詠笛、詠竹的典故。
【例句】 ①自中郎不見,桓伊去后,知孤貧、秋多少。(蘇軾《水龍吟》[楚山修竹如云]277)友人命家妓吹笛佐飲,作者以此詞賦笛材相贈。句中用蔡邕發現柯亭竹制笛事以切題。②中郎舊恨,寄橫竹、吹裂哀云。(吳文英《夜飛鵲·蔡司戶席上南花》2877)這里以同姓相切,用蔡邕事敘寫蔡司戶席間以笛寄托思念離去家姬的情思。③長亭猶有竹如椽,可惜中郎不見。(仇遠《西江月》[楚塞殘星幾點]3409)這里用蔡中郎柯亭取竹制笛事,描繪長亭映竹,并暗逗下片對吹笛的吟詠。④自中郎去后,羽泛商沉。牛背斜陽添別恨,鸞膠秋月續琴心。(彭芳遠《滿江紅·風前斷笛平韻》3553)這里用蔡邕事以切詠笛。
上一篇:宋詞典故《中路候淵明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宋詞典故《中郎有女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