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詞典故·斬蛟
【出典】 《淮南子·道應(yīng)訓(xùn)》:“荊有佽非,得寶劍于干隊。還反度江,至于中流,陽侯之波,兩蛟挾繞其船。佽非謂枻船者曰:‘嘗有如此而得活者乎?’對曰:‘未嘗見也?!谑莵璺顷阅?,勃然攘臂拔劍曰:‘武士可以仁義之禮說也,不可劫而奪也。此江中之腐肉朽骨,棄劍而已,余有奚愛焉?’赴江刺蛟,遂斷其頭。船中人盡活。風(fēng)波畢除。”
【釋義】 春秋時荊楚有叫佽非的乘船渡江,遇到兩蛟夾船為患。他持劍入江,斬斷蛟首,遂安全渡江,亦使同船者皆活。后因用作詠渡江的典故,亦用以稱美勇士為民除害。
【例句】 臨風(fēng)慨想斬蛟靈,長橋千載猶橫跨。(蘇軾《踏莎行》[山秀芙蓉]333)作者渡水,因此想到佽非斬蛟之典。
上一篇:宋詞典故《悅親戚之情話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
下一篇:宋詞典故《斬蛟橋》什么意思|出處|釋義|例句|用典